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联通、融通、贯通上着眼着力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本文字数:1736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如何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更有成效?必须坚持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联通、理论话语与大众话语相融通、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贯通,真正做强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力,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联通,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内思想教育,理论武装先行,要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把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放在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普及,做到及时跟进学、常学常新。同时,不断创新学习方式、途径、渠道、阵地,把理论学习贯穿于生产、生活过程,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加入到学习教育中。推动理论传播从党内到党外、党内外结合,从党员到全员、干部群众一体,从全党到全社会、全党全社会同步,推进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同筹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建立健全党内外教育相结合、相一致,同向、同心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向全社会演进和辐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提出分类要求。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党内学习教育要自觉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好一点,社会上学习宣传教育也要紧紧跟上、抓紧抓实。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要相贯通、相统一,形成党内外教育同频共振、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相融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大众化是目的,而通俗化是途径、是过程,通俗化要解决的是如何架“桥”渡“河”,让“高大上”的理论通达百姓心灵的问题。理论大餐、思想盛宴适合领导干部,适合各级党校、各类培训班,对普通百姓而言如何将其变成“家中口粮”“一日三餐”,这就需要阐释,还需要理论“快递小哥”及时把理论“便当”送上门、传出去,保证群众需要时能“吃”得到、“吃”得好,进而就需要培养一大批能“翻译”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名师、宣讲名嘴、百姓名嘴。要从体制、机制、队伍等方面建立起量质并举的专兼职理论讲师队伍。各地要致力于培养一支常在、常讲常新的理论名师、“百姓名嘴”队伍,随时需要随时能讲,满足学习教育要求;高校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联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帮助地方提升理论宣讲队伍的学养和素质;及时总结推广理论宣讲经验,评选“基层理论宣讲家”,提高基层理论宣传人员在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中的比例;建好用好理论讲师团,并列入全国文明城市主要指标体系。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贯通,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党员群众的崇高信仰。理论武装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理论学习教育过程,而是“武装起来”“武器思想”,变成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武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进而能更好地由理论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传播活动说到底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论武装付诸于实践,既要发挥传播者的积极作用,满足供给,也要发挥接受者的主动能动作用,实现党的理论工作要求与干部群众理论需求的对接。思想建设、理论教育必须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最终落实到行动,所以,要注重有效传播,既讲究传播的量,更讲究传播的质,使干部群众广受、深受教育,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扎根心田,在入心见行上见到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宣传也需要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才能双向同时发挥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由理论上的“需要”到“实现”再到“需要”,亦如“实践、认识、再实践”,从不同角度凝结着唯物辩证法在党的理论武装中的作用。传播者和接受者都要在目标、价值、需求、效果上实现统一、互动,相互协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作为受众的被教育者,也是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需要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主动作用,自觉学习理论,积极掌握理论,在学习理论、接受理论和用理论来武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养成对理论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发挥传播主客体双方作用,起到“1+1>2”的放大效果。

黄正平 吕洁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