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公路建设者的暖心回家路

本报通讯员 孙逸飞

    本文字数:1171

1月31日,腊月二十一。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秣陵互通改扩建工程项目部里欢声笑语,窗户上贴着大红的窗花,空气里飘着麦芽糖的甜香,工程上的最后一支施工小队的23名施工人员将乘坐项目上的包车回家过年。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秣陵互通改扩建工程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是在现状半苜蓿叶互通基础上,采用苜蓿叶+双定向匝道形式原位改造为全互通。本项目的实施对于缓解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日趋饱和的交通量压力,改善秣陵片区及正方大道沿线居民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春节将至,许多公路建设者经过一年的奔忙,踏上回乡的旅程。为了向这些默默付出的建设者表示感谢,南京市交通运输工会和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开展“温暖回家路”主题活动,为集中返乡的建设者提供包车服务,赠送春节礼包。在现场,南京交通部门还请来了糖画、剪纸、面人等南京非遗传承人,和建设者一起制作和体验,南京市公路中心的青年职工也组成志愿服务小队,在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向辛劳的建设者传递南京的温暖和谢意。

“这辆大客车就是项目上的,平时大家经常乘坐着去上工,今天我们要乘坐它回老家。”58岁的陈建国家住安徽马鞍山,也是这支小队的队长。他到南京工作已经14年了,参与过南京205国道建设。项目上派车送大家回老家,老陈和工友们早早就把平时常坐的“大家伙”洗得干干净净,还给车窗玻璃贴上了窗花,显得非常喜庆。老陈的家人都在老家马鞍山,外孙刚上幼儿园,作为负责整个工程队伍的队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讲到小外孙,老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举着自己亲手做的南京糖画,告诉视频那头的小外孙,外公马上就要回来了。他向工友们展示了行李里的南京特产盐水鸭和水果,畅想着见到家人的情景。

59岁的王传荣是陈建国的安徽老乡,他们这支小队基本都是安徽籍的民工,回乡也一起。王传荣到南京已有16年,先后参加了南京那时的科技示范路——243省道、346省道、337省道以及一些农路改造项目,可以说亲眼见证了南京公路的发展。“那时候到高淳溧水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现在交通多发达,都有我们建设者的一份功劳。”王传荣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谈起家里,年近花甲的汉子最牵挂老母亲,80岁了,身体不好,他刚才为母亲做了一方南京剪纸,老人家会高兴的;孙子14岁,在老家读初中。这次回家除了带上水果和孙子爱吃的,他还在刚才的面人体验中为孙子捏了一条龙,孙子肯定喜欢,他要把南京赠与的礼物带回去。

41岁的戎凯家住芜湖,是这群人里下车比较晚的。他也是一名“老公路”了,在南京这些年眼看着南京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出行越来越方便。戎凯的儿子17岁,在芜湖念书,正是学业紧张的年纪,他希望儿子毕业后能来南京发展,“我们全家都喜欢南京,希望可以全家在南京相聚。”

据了解,今年截至目前,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已经陆续安排了13辆包车,平安运送300多名交通工程建设者平安返乡与家人团聚。这些建设者返乡后,将会在元宵节后返回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