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政协委员建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灰领”人才越来越吃香 让劳动教育越来越有效
本报记者 陶睿
本文字数:1297
省政协委员王维婷 张旭 摄
“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出新的一年要更加扎实地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这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省政协委员,民盟徐州市委常委、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王维婷坦言,“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同轴共转的跨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蓄水池,理应为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只有挖好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才能集聚人才、推动发展。”王维婷介绍道,“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不仅技能人才的总量是严重短缺的,而且在结构上还存在着失衡现象,尤其是‘灰领’人才的短缺,不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的实现。”
王维婷口中的“灰领”人才,是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水平,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智能车间操作员、动漫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编程人员等群体也被列入“灰领”人才行列。
技术投入相对较少,高端人才需求较低;择业观念尚未转变,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用工企业教育缺位,人才供需脱节严重;晋升培训成本过高,制造企业负担乏力……在梳理“灰领”人才短缺的现实原因时,王维婷解释道,“具备高技术本领但薪资要求更高的‘灰领’人才与普通工人相比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弥合度也不高。‘灰领’人才的储备不足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王维婷建议,增加“灰领”人才储备量,助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在加快传统制造产业转型,提高劳动市场的技术需求的同时,通过举办各行各业技能比拼大赛、宣传学习大国工匠和尖端技能人才事迹,给予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普通教育体系培养深造的机会,在落户、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优惠或补贴等方式,促进平等择业观念形成,打通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通过政府邀请企业到职业院校开展技术工人(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职业院校把校外实习基地建在企业和生产一线,企业与院校签订定点合作协议并成立人才储备基地等方式,推动“校企研社”深度合作,保证技术人才定向储备。
采访王维婷的过程中,她多次提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对“灰领”人才颇为关注外,她此次参会还带来了《关于立足“三通”,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新布局的提案》。“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都是在认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中,固守岗位成就人生精彩的。”王维婷建议,目前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产教融合走向深入,职业院校要贯通育人环节,开发产教融合劳动实践基地;融通育人内容,研发产教融合劳动课程专属;联通育人力量,聚合多方社会团体营造氛围。她说,“通过实施‘三通’,不仅可以达到教育‘拓圈’育人‘出圈’的效果,还能在职业院校中形成‘有劳动、有教育、边劳动、边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用劳动创造幸福,以实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