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车翔:小鹅毛做出大产业

    本文字数:1144

在车翔创办的鹅毛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工作区熟练分拣

一袋袋鹅毛被拆开铺平,工人们在工作区不停分拣,厂房一侧六台两层楼高的单箱分毛机器持续运转,工厂里一片繁忙景象。这就是由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杭庄村“90后”新农人车翔兴办的鹅毛加工厂。车翔说:“每一根小鹅毛都是宝。”雪白轻柔的鹅绒不仅闯出了大市场,也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

“在这里,鹅毛被细分为7个等级,最大最硬的可以用来制作羽毛球,最小最细的被用来制作鹅绒服、鹅绒被,连剩下的灰都能成为饲料,可以说,小鹅毛全是宝,一根鹅毛能带动上下游十几个产业,小鹅毛也能做成大产业。”说起鹅毛,车翔如数家珍。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农村的热爱,车翔回到家乡槐泗镇,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2020年,他放弃“铁饭碗”,决定通过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乡亲们富起来。“父亲从事鹅毛收购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虽然接下了父辈的“接力棒”,但起初的车翔对经营却一窍不通。他脚踏实地学习“老把式”,问长辈,看网课,查资料,一边“取经”一边实践,逐渐熟悉了鹅绒行业。

“鹅的生长周期越长,鹅毛就越好,扬州人爱吃老鹅,加工出来的鹅绒品质自然更高。”每年冬季是车翔最忙碌的时候,“鹅毛取下来之后,因为沾过水很容易腐烂,所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来加工。”为了保证鹅绒的质量,他每天五点起床,等待一车车鹅毛进厂。一上午,车翔的电话没有停,联系客户,沟通事项,事无巨细,“现在各家都在抓紧时间备战元旦和春节市场。”借助电商销售,他的鹅绒产业越做越大。

和老一辈人相比,车翔更注重产品质量,为此他投资70多万元采购分毛设备,提升产品精细度。鹅绒属于周期性的产品,行情时刻都在变化。午休时间,车翔也没闲着,打开电脑,不断浏览行业信息。“以前老爸他们没事的时候都会打打牌,现在市场变化快,容不得你停下来。”他希望通过持续学习、实践来积累更多经验,成为鹅绒行业的“新把式”。

通过杭庄村党建项目引领,车翔承包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在他的厂里,工人全部来自当地,每年光是人力成本就有六七十万元。正在分拣鹅毛的工人赵超介绍,他农闲的时候就来厂里,“干得好一年也能有个三四万元进账”。

鹅绒企业入驻带动了周边村民养鹅的积极性。如今,杭庄村家家养大鹅,不仅大鹅销售好,就连鹅毛也能卖出好价钱。“自从鹅毛不愁销路,村里就为低收入人群发放鹅苗,争取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杭庄村党总支副书记刁守雨说。在鹅绒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杭庄村集体每年增收近50万元,乡村和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农村值得回来,青年大有可为。前不久,车翔的鹅绒加工厂开票金额超过2000万元,通过了国家统计局审核,正式成为“规上企业”,从他厂里“飞”出去的鹅绒得到富安娜、罗莱等家纺企业的青睐。车翔把小鹅毛做出了大产业,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赵宏甲 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