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连云港市总网络跨时空为农民工维权
本文字数:817
本报讯(通讯员 易怀丽 特约记者 刘毅)未曾谋面,素不相识,仅凭一封求助信,连云港市总工会法律工作者网络跨时空为农民工维权,省市区工会三级联动,成功让一位外地农民工获得6万元工伤赔偿金。
2022年3月,连云港市总工会收到省总工会转来信访件——东北籍农民工毛明(化名)请求工会帮助解决工伤赔偿事宜。毛明反映,他于2021年经人介绍来连一建筑工地干活,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作的第29天,他在高空作业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造成三根肋骨骨折,单位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支付所有医疗费。手术后出院就赔偿问题与单位未能达成一致,毛明申请工伤认定,后被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伤残十级。虽然如此,单位还是让毛明承担全部或一部分责任,因为单位认为其在工伤事故中存在过错。自行协商时,毛明要求单位依法赔偿10万元,而单位只同意赔2万元。协商陷入僵局,毛明再也无法联系到施工方,因此申请工会帮助调解。
收到该信访件后,连云港市总工会法工部立即展开调查。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单位承认确有此事,主要原因是对毛明工伤赔偿有异议。单位认为,毛明在该起事故中有过错,应当由他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再者,人社部门也不应当认定工伤。
对此,工作人员依法予以有理有据地解释,消除了用人单位的疑虑,用人单位也申请工会帮助调解。
因疫情原因,工会法律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电话、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调解。经过市总工会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并向用人单位宣传《安全生产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做毛明思想工作,希望双方能互谅互让。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单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一次性支付毛明工伤赔偿金6万元,并通过线上签订调解协议书。至此,一起纠缠数月的工伤赔偿争议被成功化解,毛明向工会寄去锦旗表示感谢。
据了解,该案是连云港市总工会2014年以来首创的网络跨时空成功维权方式的延续和升华。该案的成功调解,体现了我省“数字工会”建设给职工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对工会维权服务工作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