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问礼巷里走一走
本文字数:1909
杨绵发
春秋时期起,人们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为此,在悠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畔便伫立了管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先贤。有关“孔子问礼”的典故很多人都熟知。这一次孔子求教老子的问礼,一直被说成是中国道家与儒家一次思想火花最灿烂的碰撞。因为这次伟大的问礼是发生在古陈国谯城(今天安徽亳州城),现今的亳州依然有一条古老的问礼巷。
走读淮河来到亳州,自然是要走一走那条问礼巷。几番寻找,问礼巷就在涡河南岸、亳州市谯城区老子殿街东侧,这就是一条通向“道德中宫”的巷子。问礼巷的老人们说:当年,老子从周室退出之后常住在这里,为四面八方来此拜见的人说礼布道。这条千古留存下来的问礼巷,也看不出与其他巷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一青石做成的“孔子问礼碑”立在那儿,那是为了去唤起后来人对“孔子问礼”这个轶事的追忆。道德中宫,是后人为祭祀老子而兴建的庙祠,它坐北朝南,正门直对着问礼巷。传说,当年孔子就是在这个巷子向老子问礼的。
这道德中宫始建于汉代,汉桓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都曾来此拜谒过。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 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天静宫。可见,老子影响在这一地区是非常深远的。但亳州问礼巷的老人总是自豪地说:这里的道德中宫,是世代求道人的中心之地,所以才谓之“道德中宫”。
老子与孔子同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公元前538年的某一天,已在鲁国扬名的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现在谯城的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向老聃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孔子师徒二人遣一车二马一童,开始了前往谯城敬见老子之行。
老子见孔子风尘仆仆从鲁国远道而来非常高兴,他悉心教授孔子诸多学问、道义和礼仪之后,又引孔子拜访了当地的许多名士,这让孔子获益匪浅、感谢不已。多日之后,孔子和弟子向老子辞行。老子送孔子师徒去涡河边乘船时,老子边走边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子频频点头称谢:“先生的教诲,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沿着一条小巷来到了涡河边,孔子对老子依依不舍上船。面对滔滔河水,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听得孔子此语说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着浩浩的涡河又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孔子问:“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
水,清澈而流动,水柔弱也力量无穷。出生成长在涡水边上的老子,其思维和思想不仅深藏着水的清澈、水的灵动、水的智慧、水的善良、水的光芒,更是从水的流动之中感受到了生命、自然和人世间诸多的真理,感受到了河流在不息流淌时的从容不迫的巨大力量。
老子悟出了:道在水中,也看到了道也在人中。老子是尊为"道德天尊"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写的《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者不计其数,各家各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吸取其中的观点并加以阐发。但是,老子那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历经了二十多个世纪,也还是没人敢说将其全部读懂说透了。
问礼巷前的道德中宫,现有山门三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塑伏羲像,后殿奉老子,立老子像。东院有殿三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三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现今所见的这道德中宫里的“敬鲁班”和“敬财神”,这自然也是后世之人理解老子《道德经》里的“道”中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