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母亲的心爱之物

    本文字数:1329

肖勤

如今,日子好过了,大多数女人都有了大衣橱、穿衣镜、梳妆台和首饰盒。有时候,我想起母亲那一辈人贫穷的岁月,忍饥受冻,什么也没有,心酸得直掉眼泪。

母亲的心爱之物是一个柳条编织的脸盆大小浅帮筐子。圆圆的,里面装着剪刀、锥子、顶针箍、针、线、鞋楦、松紧带、钮扣、粉笔头、皮尺和各种碎布条。线是绕在小短木条上的,大多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果有点彩色丝线,她便当宝贝似地用布包起来,生怕丢失。从我记事起,针线筐一直伴随在母亲身边,母亲就是用这个针线筐,用灵巧的双手,挑起我们全家八口人的穿衣重担。

在那穷困年代,不论碎布条,还是捡到的脏布,总是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在地上铺张席子,用浆糊一片又一片地糊成厚厚的几层,再晾干,用来做鞋子的千层鞋底。

雨天或者闲暇时间,母亲会和邻居婶子,大娘坐在一起纳鞋底。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做着手中针线活儿。

纳鞋底时,要先用锥子在厚厚的鞋底上锥一个小眼,然后用顶针箍顶着针穿过去,把麻线拉出来才算完成一针。一双鞋底不知道要纳上多少针,有时候一不小心,母亲的手指给戳破了,鲜血直淌。至于做鞋帮就更费事。做好布箔后,按脚大小剪成鞋帮,缝制到鞋底上。要用楦头模型一针一针缝,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是难不倒母亲。母亲做的鞋总是又舒服,又好看。小孩子脚长得快,特别几个弟弟,从小顽皮,不知妈妈要熬多夜,吃多少苦,做多少鞋。

母亲是一位漂亮女人。小脚,挽着家乡妇女惯常的发髻,白白净净的。年轻时,十指葱白似的,心灵手巧,绣花裁剪样样出众,常有人前来请教。那时候,母亲也是快乐的,小孩子都在身边,听话,父亲忠厚老实,她只管熬着岁月向前走便是了。

母亲嫌我笨手笨脚,让我带弟弟,从不让我干针线活。她常帮有钱人家做点绣花生计,以贴补家用。针线筐里装着好看的锈花样,她从不让我们翻里面东西。有一次,我看到她把省下来的钱,藏在筐里扎紧的布条里。所以,针线筐总受到母亲的看护。

很爱看母亲做绣工的样子。彩色丝线在她指尖流过,如蝴蝶飞舞,又似蜻蜓点水,那么专注,那么仔细,那么熟练。母亲挥动着灵巧的手指,银针彩线穿过面料,忽而向下,忽而飞出,龙飞凤舞,缠缠绵绵,似鸳鸯戏水,又似彩云一片。有时候,她一边做针线,一边给我讲故事,我很喜欢听她讲那些古老的传说。

母亲到前面院子里纳鞋底搓麻绳时,总抱着她的针线筐,筐里有好看的鞋样子。大娘婶婶们都会向她要鞋样子,什么虎头鞋、猫猫鞋和猪枕头等都有。

冬天,天气严寒,当我们已经钻进破旧的棉被里熟睡时,昏暗的灯光下,只有针线筐陪着她补补缝缝。春夏拆棉成单,秋冬合单成棉,尽量不让我们热着,冻着。有一年,她用碎花布拼拼凑凑给我缝制一件棉被心,它既不时尚,又不华丽,但我视它如珍宝,收藏在箱。这是亲人别离一种无奈和一辈子的念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恩泽,也是慈母的手中线和心血。

母亲是个爱面子的人。家再穷,每到过年的时候,她总是想方设法给每一个孩子做件新衣服。她的内心充满善良和慈爱,她把暖暖的心,厚厚的爱,缝到衣服里,缝进我们的心坎里。

针线筐装进了春夏秋冬,装满了一家人四季冷暖,装满了母亲的甘苦和忧愁。它见证了母亲一生的勤劳,见证了母亲夜夜伴着如豆的孤灯,一针针,一线线对儿女的爱,见证了母亲内心的坚强,见证了母爱似大海一般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