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

    本文字数:1219

影迷们大多知道,一部电影基本在120分钟左右,可是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一部电影大多是两小时?现在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长点小知识。

一生理因素。生理学上讲,一般人憋尿的时间一般也就两个小时。要不然,膀胱与肾受不了。

印度宝莱坞影片动辄3个半小时,有点非人类,但印度电影都有中场休息,专门让人去解决下生理问题,再回来接着看。 电影导演大部分还是为观众健康着想,像詹姆斯*卡梅隆这种动辄将片长拍到2小时半的,毕竟是少数。

二心理因素。心理承受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反应。

人类的专注力不是一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波动。根据早期Alstyne的研究发现,让112名学龄前儿童玩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年龄越大越长:

2岁---6分钟,3岁---9分钟,4岁---12分钟,5岁---14分钟;2岁以下的孩子,大约只能维持3分钟上下,真的是“3分钟热度型”。所以,专门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一集的片长一般是3分钟至5分钟就是这个原因。

即便是成年人,研究证实,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也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这也是,一部电影里编剧和导演会在故事的设定中,15分钟一个转折,刺激一下即将要走神的观众,提醒下保持注意力。

因此,一部电影120分钟,基本上已是成年人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了。至于詹姆斯*卡梅隆的超长电影是由于他极度自信,觉得观众能够承受他的故事,敢于挑战极限。对大部分编导来说,必须要迎合大众的观影心理,不得肆意而为。尤其是商业片,为了抓住尽可能多的观众,就要符合大众的承受能力,不给观众额外的压力。

现在短视频的兴起,让观众的耐心进一步放低;看看《指环王》重映,不仅没有预期的热度,还迎来诸多差评,都是骂这片节奏太慢。

影视从业者,都有这样的经历,粗剪本往往会是一个四五个小时的作品,为了达到120分的观影线,硬着头皮一点点去删减,将不影响主情节的旁枝末节一一剪去,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但是,还是得剪,没有办法。

对于文艺片导演来说,这种痛苦会少一些。他们对于商业回报的要求会低很多,更多的是表达自我。文艺片的成本都比较低,没有哪个投资人敢于拿钱给你白霍霍,能止损就止损。

三技术原因。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所以,15的倍数决定了影片的长度。

现在的电影片长是120分钟上下,但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史上,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片长,都曾经有过,也出现过个别4个小时甚至到6个小时的长度。但最终,从业者摸索出规律,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这个长度对故事的叙事性可以从容调度,而且符合观影心理。

四商业平衡。电影不仅要拍,还有排,没有正式放映就等于白拍了。票房低都算是失败,电影毕竟是一种商品。

所以,电影院在电影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发言权,在票房分成上也要拿去很大的比例。

反过来,电影院会对电影制作有要求。经过多年的博弈与摸索之后,发现90-120分钟的片长,有利于院线的排片,能够保证最大利润。超过120分钟的影片,一天轮播下来,多出的时间足够再多排一场了。所以,电影院不欢迎片长过长,这样,就形成一个利益平衡点。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