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陪母亲打针的年轻人

    本文字数:1207

夏儒静

 

今日有苗,社区医院放1000号。我起了个大早排队去打防疫针。

排在我前面的是位年轻人,三十出头的年纪,高高的个头,浓浓的眉毛,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看着这浩浩荡荡的排队大军,我担心今天排不上,他回过头来对我说,肯定能排上,昨天有事来迟了,1000号的位置应往后面一点点呢。

他是帮母亲排队的。他说,母亲身体弱,这大夏天的太阳底下排队怕她吃不消。

记得我是845号,他应该是844号,拿到号,他开心得像孩子似的赶紧给母亲打电话:“妈,排到号啦,我回家接您”,然后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阿姨,我们排一起的。”

等他母子赶过来时,我们的队伍也才往前挪了一丁点。

他带了个折叠式小凳子,找个树荫让母亲先坐着,然后又风风火火地到医院里面去考察,看可否找个地方让母亲定定当当地等着叫号。

还真给找着个地了,医院正门口有两个大型的户外遮阳伞,伞下有一桌四椅,早已坐满了人。他就在边上等着,有人离开赶紧让母亲坐了过去。

不一会儿,又见他拎来了一大包吃的,有酸奶、豆浆、面包、蛋糕和点心。母亲嗔怪到:买这么多干啥呀?他笑答:都是您和奶奶爱吃的,吃不完带回家给奶奶吃。

说到奶奶,他有点激动,话多了起来……

原来他是独生子女,父亲去世早,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与八十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他找了个住家阿姨照应着。奶奶年轻的时候就好强,且比较“各色”,与阿姨们各种不对付,加上生活习惯等差异,阿姨换了好几茬,后来干脆改请钟点工。近期又频繁地换钟点工,奶奶还执拗地提出要去老年公寓。

也巧,这家社区医院隔壁就是老年公寓,年轻人又去考察了,不一会他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母亲:这里条件不错,有医疗服务,饮食也合奶奶口味,他把拍下的一周菜谱递给母亲看。他又小声与母亲商量着:这里离我们家近,可以经常来看望。收费起步是6000元/月,单间收费10000元/月,让奶奶住单间。见母亲紧锁眉头,他搂了搂母亲的肩膀:费用不要担心,奶奶去老年公寓,您就搬来跟我们住,彼此有个照应,这样把房子出租,加上奶奶的退休金,我再贴点,就够啦!

见时间还早,年轻人说要回家烧母亲喜欢吃的扣肉,“奶奶也好这一口。”年轻人转过身来对我说,接着又加了我的微信,拜托照应他母亲,若有什么特殊情况及时联系他,说完匆匆走了。

排队5个多小时,打针仅需几秒钟。十一点半左右,我们打完了针,留下来观察半小时。期间我给年轻人发了信息告知,不一会他满头大汗赶了过来。

看着年轻人挽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从80年代开始,各地就开始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现在中国拥有超过1亿多的独生子女。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父母们早已渐渐老去,作为独生子女的危机,已经到来了!

独生子女的家庭,大部分会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这时,往往会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意味着将来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做让自己人生后悔和遗憾的事,人生也许最大的后悔就是:父母爱我们一世,子女却未能报答一分!

然而,作为独生子女,都能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吗?做好老有所养的又有多少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