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金牌职工

陶旸:测绘科技先锋走向联合国

    本文字数:1910

通讯员 柯玉和 记者 甘红

他两次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五次获得省测绘科技进步、优质工程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索引1篇,EI索引6篇,出版译著1部,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唯一走向联合国的地理信息科技之星。

根植科研一线

2011年7月,陶旸博士来到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建设部工作。当时正是“天地图·江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时期,陶旸一到单位就投入到该项目的详细设计、数据生产和软件研发工作。“天地图·江苏”平台是国家“天地图”平台的省级节点,技术要求高、项目工期紧、经验积累少,项目组都是边摸索、边建设,“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家常便饭。就这样,陶旸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放弃了几乎所有休息时间,确保了“天地图·江苏”平台按时上线。在陶旸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5年获得国家天地图五星级评估。

作为项目技术骨干,陶旸先后参与了“江苏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等多个大型地理信息项目的设计、生产和研发工作。作为项目的主要设计负责人,陶旸参与了政务版公共服务平台“四层一端”云GIS架构设计工作。2014年,陶旸和项目团队一起赴京参加了该项目的答辩,获得了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高度评价,最终荣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两年后,作为项目主要设计人,陶旸参与了“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并再次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初,陶旸调任江苏省基础信息中心总工办任副主任,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中心各类科技奖项的申报工作。他把参与国家级、省级奖项的申报、答辩经验传授给一线技术骨干。结果,经过他修改的报奖材料,在2017年度获得了3个省部级奖、8个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奖,报奖成功率达到100%。

开拓国际视野

2013年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中国测绘人才“走出去”战略,经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陶旸参加了该项目的选拔。通过笔试、面试、集训考核等层层筛选,他最终作为挂职候选人进入全国21人大名单。

在外交学院集训后,2015年9月,陶旸被派往联合国纽约总部,在经社理事部可持续发展司政策分析处工作(Public and analysis branch,PAB)。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经济管理领域,对地理信息技术比较陌生。针对这种情况,陶旸一方面主动加强与项目团队成员的沟通,主动提供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主要进展相关的素材,另一方面,陶旸向司长申请,在项目例会上作了3场公开技术报告,从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项目,一一进行介绍。结果,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在这个平台下,中国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也被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和相关技术委员会知悉,奠定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与国外相关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陶旸刚到联合国工作时,每天在主体业务工作之余,还要跟着司里指派的导师去参加联合国大大小小的各类会议,每次会后,导师都要求陶旸提交一个会议纪要给他。由于经社理事部大多是经济类会议,各个国家代表的发言口音也比较重,这对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出身的陶旸是个巨大挑战。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陶旸事先要根据会议提纲尽量多看背景材料,开完会以后,如果不确定,还需要找参会的人确认发言要点,然后晚上加班整理。一次次会议的磨炼,也让他摸索出了一些技巧。陶旸最后一次跟进的会议是联合国统计司第47次全会,会长3个小时,除了主席台领导发言外,还有15个代表做技术报告。那次会议纪要让司长对他刮目相看,并将纪要同步发给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联合国工作,陶旸还有一项特殊福利,就是可以旁听包括安理会在内的各类重要会议,因此让他见证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回国以后,他把这些见闻体会讲给局系统的同事听,激发了大家强烈的凝聚力与荣誉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勇当科技先锋

2017年11月2日,对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系统科技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大会,成立了新一届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委员会和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政策,吹响了建设新时代测绘苏军的口号。

在这次大会上,陶旸被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了“新时代‘测绘苏军’科技先锋”的称号,并被聘为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这既是对他近几年科研、生产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用陶旸的话说,这些科技、人才政策的落地,就好比给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不辱使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测绘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