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迎来盾构“大时代”
2035年全省过江通道将达45座
本文字数:836
本报讯(记者 鲍晶 通讯员 刘福昌) “通过行业内交流研讨、开拓思路,中国在大直径盾构技术领域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能力建设更多伟大工程。” 长江中下游大盾构技术峰会10月21日在南京开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何华武院士在会上对未来过江通道建设提出美好展望。江苏省副省长费高云出席峰会开幕式。
此次峰会将围绕“生态优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新发展;绿色建造,引领过江通道建设技术新高度;跨江融合,交通先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主旨,报告我国长大盾构隧道施工全领域最新进展,并就水下长大隧道盾构技术创新与前沿技术等热点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会议期间,500余位业内嘉宾将聆听十余场报告,并参观南京长江隧道和正在建设的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施工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江苏沿江各地跨江交通需求呈现极速增长态势,2007年公路过江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2万辆,到2017年已增至65万辆,增长近3倍。预测显示,到2020年,有望突破100万辆。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中提出,江苏省加快长江过江通道建设,至2020年,全省过江通道数量达17座。至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0座,过江通道瓶颈基本缓解。至203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6座,长江两岸相邻县级节点基本实现直连快通。与此同时,我省还在争取新增9座过江通道规划,使全省过江通道到2035年时达到45座。
98公里的长江南京段上,共将有24座过江通道,占了全省一半以上,平均每4公里就有一座。其中道路过江通道14条,除了已建成的6条、正在建设的有2条,即中铁十四局施工的南京五桥夹江隧道、和燕路过江隧道,年底还有2条将陆续开工,多条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在长江二桥与三桥间穿越主城区的29公里水域,就分布了15座过江通道,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处通道可过江,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免费过江通道。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大盾构技术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此次峰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长江中下游及江苏省过江通道建设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推动大盾构隧道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在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