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砖 窑

    本文字数:707

柳再义

我小的时候,看见村上有一个砖窑。

后来,我去了外地,很少回老家。就是偶然回了,也没有再去那个地方,所以不知道砖窑究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那砖窑有几层楼高。在平原未见过山,砖窑就有山包的感觉。

砖窑的空地上是砖场。大人们把带沙的稀泥抹进木盒里,然后倒扣过来,四块砖坯就躺在地上了。等风吹日晒。干到一定的程度,就码起来。小孩子搬砖坯,码成一长条几何形状,看上去非常美观。烧砖的时候,码进窑内是颇有些讲究的,成千上万,怎么堆放?一层层,到了高处怎么办? 窑的内壁是有螺旋上升的窄窄的走道的,人只能弓身低头行走。一窑的砖得烧好多天,用去很多的稻草。这火不能停,村上就安排了人连续值班。

烧窑的时候,孩子们最高兴。他们从家里拿些红薯土豆过来,埋在砖窑外壁的土里。那土是温热的,竟然把红薯土豆烤熟了。70年代的村上没有滑滑梯,我们就抓住杂草爬上窑顶,然后顺着极陡的窑坡滑下来。没有现在的塑料滑梯光溜,并且还很危险,但是谁又顾得了那么多呢?从高处向下滑简直有一种飞的感觉。

那时候起房子就用烧出来的青砖。瓦较为复杂,一般是买。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那砖窑烧出的青砖,造出来灰蒙蒙的房子,有点土气。政治运动一来,就用白石灰在墙上写着:打倒帝国主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批林批孔,斗私批修。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手工制作的砖,一是压得不紧,二是大小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都瘪了,像个歪嘴老太。而砖窑场的机砖,又便宜又好,铁锈红色。有的还是带孔的耐火砖。这么一来,村上人就不愿意再烧窑了。老砖窑成了一个黑咕隆冬的空摆设。荒芜的砖窑再也没有人去注意了。雨水冲刷,年久失修,越来越像一个历史痕迹。

没有用的东西,不知道哪天,就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