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江苏情缘

    本文字数:2345

 

2009年5月25日,李光耀参加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庆祝活动。

陈伟礼摄

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公园内的雕塑《合作》。

苏州都市花园的新加坡元素“鱼尾狮”。

3月23日凌晨3时许,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他重视并致力于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先后访华达27次。他与江苏同样情缘深厚,自1992年起十次访问江苏。1994年,李光耀访问江苏,把他在中国实验和推广“新加坡经验”的试验田落户在苏州金鸡湖边的农田上,十多年后,这里长出了无数的高楼大厦,一座崭新的城市成为中国新城市建设的样板。此间仍广泛传播着李光耀是如何发现并选定这块地方的故事。

23年前为何选中苏州?

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公园内,一座高度近9米的不锈钢彩色雕塑引人注目。这座名为《合作》的作品于1999年落成,通过板材重叠组合成“菱”形,利用“S”形红色钢板在其中穿插、旋转,在以天空为背景的开放空间中,象征着苏州与新加坡的友好合作,共迎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座雕塑的作者、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沈建国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令人尊敬。“1999年时值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五周年,我制作了雕塑《合作》,有幸由李光耀为象征两国友谊的这件作品落成剪彩。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非凡的领导人。”

至今,还有许多人好奇,当初李光耀为什么会选择苏州来开发工业园区呢?

现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在《李光耀与新中关系》特辑的献词中,形容李光耀为新中“紧密关系的奠基者”。而当年,李光耀之所以跟苏州结缘,开发工业园区,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九十年代初,中国改革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坚持不懈。他在“南方谈话”时,发出了改革开放,志在必行的明确信号。在那次前往南方行程中,邓小平对新加坡的发展模式表示赞许。

在1992年9月30日和10月1日,李光耀率团来长三角地区,重点考察的除了苏州,还有无锡。据苏州有关资料,这次外事活动,参观苏州只有半天时间,但苏州市的领导干部精心安排游览景点,见缝插针地推介起苏州,不但说起自己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如数家珍,而且对新加坡的历史和现状也都了如指掌。 让李光耀惊讶的是,时任苏州市长章新胜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和他交流起来非常流畅,根本不需要别人在一旁翻译。而面对李光耀接连不断的尖锐提问,章新胜也胸有成竹,一一作答。一老一少的论辩,一直持续到苏州火车站贵宾室也没有停止。

列车进站,李光耀夫妇登上列车。突然,已经踏进列车过道的李光耀又回转身来,走出列车,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苏州有国际机场吗?”面对这个问题,章新胜从容应答:“苏州以东90公里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李光耀若有所思地走回了车厢。

十年再造一个新苏州

1992年12月,章新胜率领苏州市代表团访问新加坡。1993年5月10日,李光耀应邀访问苏州。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在随后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园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开发前苏州全市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

1995年的盛夏,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巨川没有想到,自己阅读史籍的偶然发现,会让李光耀听得津津有味。

李巨川当时在园区负责文字工作,他发现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开发区与2500年前干将莫邪炼铁铸剑的工场正好重合。

当李光耀登上建设中的馨都广场大楼,俯瞰正在建设的三星半导体厂房时,苏州时任市长章新胜把李巨川的这个发现用英语告诉了李光耀。

干将炼出的铁剑接近了钢的水平,吴国生产力大幅提高,很快就称霸东南,“剑成而吴霸”。而园区建成后,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跨国公司涌进,预示着苏州的崛起。

李光耀听完惊喜道:“这是一个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巧合。”

“当时其实有很多政治经济的情况要介绍,这其实是一段题外的‘闲话’。但李光耀听得很认真。”2015年3月20日,已经退休的《苏州工业园区志》主编李巨川回忆与李光耀有关的园区早年故事,如数家珍。

那是李光耀第一次参观这个自己参与推动建设的园区。

还是那个盛夏的8月,在苏州金鸡湖北岸园区管委会驻地的一个小会议室里,李光耀用英文对工作人员们说,希望园区能进一步借鉴新加坡的管理经验。

最后他说:“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够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更成功,即使长眠地下,我也会脱帽向你们致敬。”虽然听过好几次李光耀的演讲了,这还是李巨川第一次看到他这么动情。

二十一年过去,通过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两国财团组成开发公司进行成片土地开发,并在园区里运用好的公共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模式无疑是李光耀留给世人的一份宝贵遗产。

选择苏州是正确的

1998年,李光耀在《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我给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成绩打70分,这是个相当高的分数。那里风景宜人,总体规划给人一种很新加坡式的印象。”

李光耀在书中直言,苏州工业园区要达到新加坡已取得的成就,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有许多细节是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并加以实现的。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单是个工业区,而且更侧重于如何将不同的行业、企业、人员、商店及银行等零零碎碎的元素,以和谐方式集结在同一个方便的地方。

“所以,我给它打70分,是因为有一些其他细节,园区还没完全掌握,仍需要时间学习。”

不过,2009年,在苏州工业园区15周年的庆典上,李光耀充分肯定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成绩。在谈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绩时,李光耀用“青出于蓝”四个字概括园区的发展成果。

据苏州工业园区有关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会上,李光耀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对苏州工业园区表达了疼爱之情。

“即使老师再好,学生不好也是不行;而在中国,学生比老师更好。”他说,“新加坡把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引擎点燃了,中国政府让它们在积极运作。”他认为自己当初选址苏州是正确的。

2014年,苏州从全球36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该奖由新加坡政府于2009年6月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表扬创造宜居、富有活力及可维持发展的城市社区。

宗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