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长江车辆常州分公司建立劳模影响力评价管理体系

    本文字数:1165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松涛 记者 吴文龙)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注重创新劳模管理工作,创新性地建立劳模影响力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劳模激励保障措施,运行发挥劳模影响力载体,开展劳模影响力评价管理,实现劳模荣誉与个人业绩、劳模作用与团队进步、劳模激励与持续先进性相统一。推动劳模管理科学化,促进劳模工作精益化、效益化,发挥劳模影响力最大化。

第一,搭建劳模影响力评价创新体系。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管理保障等措施,把劳模影响力评价管理工作列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并由工会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共同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第二,建立持续提升劳模影响力模型。按照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关爱”等保健因素,为劳模持续发挥影响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管理、竞赛、考核”等激励因素,运用劳模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示范岗、新媒体宣传等方法,使劳模影响力通过“示范引领、攻关创新、传帮带”等途径得到持续发挥、广泛传播。

第三,设计劳模影响力评价管理标准。按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针对目标管理提出的SMART原则,确定劳模价值观与潜质、劳模能力素质及贡献度两大维度,每个维度包含多项指标,采用百分制,分别每年和每两年评价一次,当得分在75分和70分以下时,表明该劳模影响力发挥较弱,需对其进行面谈,指导其改进提高。通过综合性评价,确定五星、四星、三星劳模等级,并据此划分劳模奖励、慰问档次,打破平均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劳模影响力。

第四,打造持续提升劳模影响力载体。一是建立劳模竞技场,慰问奖励凭贡献。建立“一先一优”劳模竞赛工作制度,通过“四比四赛”的形式核算分数。 二是创建劳模工作室,发挥作用有载体。按照“有劳模大师、有保障措施、有项目支撑、有传承弘扬、有总结评价”的“五有”标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明确工作指标,对工作室进行年度星级考评,发挥其“智囊团”、“孵化器”和“练兵场”作用。三是设立劳模示范岗,接受监督亮身份。在生产现场以“四优”为基本标准,亮出劳模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劳模文化。秉承“让有价值的人群传播价值,让有影响的人群影响他人”的文化理念,通过运用企业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成立和谐劳模之家等手段,打造以持续提升劳模影响力为核心的特色“劳模文化”,使之成为优秀企业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加强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科学管理,组织技师开展技术攻关、技师督导、名师带徒等项目,并进行岗位练兵、培训提升、参观交流等活动,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提高,继续成长,实现企业技师资源利用和个人能力发挥的最优化。该公司成立技师协会,对技师实施量化考评,技师一聘定终身的情况将不再存在;优秀的被表彰,一般的被督促,较差的将被降级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