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原之眼青海湖

    本文字数:1380

张凌云

穿越三千多里的漫漫路程,是为了一遂长久的夙愿;趟过三十多年的时光之河,是为了一睹心中的圣地。连日来,我翻日月山,过沙漠地,宿湖西侧,渡布哈河,绕着巨大的环状线路,将这种绵长的期待不停地扯紧,目的只有一个,青海湖。

我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圣湖。不是浮光掠影地远眺,而是真真切切走到湖边。沿着二郎滩景区的边缘一直往前,有处像剑一般刺入湖心的半岛,当汽车停下,我们朝里而行时,那是何等的一种震撼!

青海湖是湛蓝无垠的。大海,真正的大海式湖面。湖水蓝得雄浑,蓝得剔透,蓝得晶莹,蓝得壮丽。水天一色,一望无际。阳光、沙滩、怒涛、疾风,所有这一切与大海发生密切联系的意象,在青海湖畔体现得淋漓尽致。视野是如此开阔,意境是如此高远,你不会把眼前的景象仅仅与湖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她本来就是海,青,古汉语里指称蓝色,青海,本来就是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是博大深沉的。面对达4500多平方公里的蓝色之海,我久久伫首凝望,徘徊思索。这里,听不到太多凡间的喧闹,看不到太多红尘的印迹,除了偶尔飞过的鸥鸟,呼啸起伏的浪花,你只能看到苍茫的天地和岑寂的自然。也许,你可以将思维回溯,向上回溯一千、两千年,那时,在被称为“西海”附近的巨大原野上,氐、羌、吐谷浑、吐蕃包括汉民族在这里刀光剑影,铁马烟尘,但是,如今这一切你都看不到了,一切都已远循,曾经的历史风尘,都消融在眼前无比澄澈的蓝色之中,看不出一丝痕迹。

青海湖是高贵雍容的。与平原沿海的许多湖泊相比,青海湖有一种冰清玉洁般的气质。湖水平均深近20米,终年寒凉,即使是在七八月的盛夏,水温也不高,加上当地藏民将之奉为圣湖,因此在里面游泳的人罕有。再因青海湖海拔较高,达3000米以上,湖水咸涩,湖中生活的鱼虾非常之少,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湟鱼,但其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称。如上种种,造就了青海湖一种骨子里的贵族精神,她远离人群,不图虚华,与悠悠岁月为伴,与昊天广土为邻,堪称祁连山下的冰雪美人。

青海湖又是气象万千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范仲淹说登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八百里洞庭的秀色固然不错,可与青海湖相比怕也会黯然失色。高原辽阔之地,气候变化极大,加之少有人文干扰,因此青海湖比之一般湖泊便多了一层野性本色。来时的中途,我们曾于一片湖滩驻足。其时,天色阴沉,风高云密,浪色如铅,湖畔有藏民用石块堆成的高大敖包,阵阵浪涛拍打岸边,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感。这种味道,极显青海湖阳刚粗犷的一面,卓然有别于与数小时后二郎滩见到的景色。

青海湖更是意味深长的。青海一省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得名于青海湖,青海湖亦始终是它的精魂所在。有人说青海地图像一只面向东方的兔子,而青海湖,则是兔子的眼睛。的确,青海湖就是青海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一只眺望东方的眼睛,它是高原的天眼,高原上一颗最大最亮的明珠。同样,作为旅人来讲,只有到了青海湖,才算给整个青海行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只有在青海湖畔,内心才会从未有过的安详宁静,因为,你相伴的是辽远天空,你枕着的是大地母亲,你的血管在呼应生生不息的长江黄河。

在离湖不远的一片山坡上,我们铺开告别的野餐。面前巨大的纯净之湖,完全敞开进我的视野,我在久久凝望着她,她也在默默对视着我。我知道,走得出的是风景,走不出的是心灵。青海湖,你明眸善睐的高原之眼,将脉脉投向岁月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