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探秘保障房“质保工程”

    本文字数:1668

本报记者  万森

 

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幢幢高楼平地而起。

万森 摄

幢幢高楼在夏日的阳光中鳞次栉比,从居民晾晒的衣物能看出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已有不少人入住。7月28日下午,省住建厅在南京召开“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暨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现场观摩会”。会后,在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安排下,会议代表组成的观摩团来到了南京市丁家庄二期保障房A17地块4号楼工程现场。

“真是省工又利索”

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位于南京栖霞区,地块规划用地面积36138.54㎡,包括A11、A18、A17、A19和A28五个地块。据悉,这些地块分别用来建设小学、幼儿园、住宅及商铺等,此次观摩的A17地块4号楼为保障性住房。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朱杰是观摩活动的讲解员之一。从砌体工程门窗预制块施工、6级防水剖面、可移动式标准化养护,到新型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建筑质量课”。据介绍,包括“预制楼梯一次性安装”“新型铝合金模板施工”等多项新技术在A17保障房项目中得以应用。

朱杰介绍,全预制整体式框架结构如同工厂流水作业,不仅提升了建房效率,而且提高了住宅的整体质量,降耗节能,做到了“绿色施工”和“节能施工”。以“新型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为例,采用该技术打造的剪力墙(抗震防风)结构,可以将外窗企口、阳台栏板、走廊栏板等一次性浇筑,不仅有效防止了渗漏,而且免去了抹灰程序。

一道屋顶横梁,里里外外看了三四遍,一位来自盐城的代表直言这种技术比起木模板,“真是省工又利索。”

“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

记者了解到,南京先后建设过几批保障性住房。早期,一些小区名字取得十分赏心悦目,诸如景明佳园、春江新城、百水芊城等,但房屋质量被百姓诟言不断。当下,保障房建设抑或见证了政府推进民生工程的深度。

2013年8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任南京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石表示,对于保障房质量的担心不止于老百姓,还有城市的管理者,大家一直都在寻找破题的方法。据他介绍,早在2011年初新一轮保障房开建之初,在建的南京保障房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1星级标准,有的达到2星和3星标准。“省住建厅2013年才强制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而四大片区保障房早在几年前就全面执行了。”他说。

虽说天气炎热,大伙儿一个个汗流浃背,但学习了解借鉴的热情高涨。“建筑材料的选择绝不低于中档商品房,甚至超过一般商品房。”王国松是淮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工作人员,他表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不过,他这次观摩最大的收获倒不是这些,而是这个样板工程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小小二维码,是信息化手段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上的具体体现。触目所及,A17地块已经建好的样板房各道墙面上几乎都有二维码,只要将微信扫码,就会出现详细的“身份验证”信息。

记者用微信扫码后,手机上旋即出现了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中建二局)17-04栋2层“构件尺寸”相关信息,如,“构件名称:剪力墙;砼浇筑时间:2015年9月4日;施工班组、责任人……”。

“提升监管效能”

大处落墨,小处着笔。小小二维码,或已掀起了一场工程质量信息化监管的全新浪潮。

记者了解到,我省于2014年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份。此后,省政府划拨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应用。到目前为止,全省共确定了9个示范城市、68个示范基地、26个示范项目,项目面积达358万㎡。

古人城墙砖上刻字,今人二维码中留痕。一直以来,全国各地保障房存在的质量问题须严肃问责的呼声强烈。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住宅建筑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而住建部门正在加大溯源机制。“首先要实现质量安全与建筑市场联动,提升监管效能。”这天的观摩会上,省住建厅副巡视员纪迅就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管理。”

他表示,我省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以来,包括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检查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等工作成效明显。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已经建立起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同时正在大力推动全省工程质量、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的共享,管理互动的信息网络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