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开新驿家”小驿站发挥大功能
本文字数:1309
“我一天要在这条路上跑60多趟,现在有这么个地方可以歇脚、喝水、充电,真的特别方便又暖心!”说起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城路与维扬路交叉路口的“开新驿家”服务站点,52岁的外卖员徐明伟竖起了大拇指。为解决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扬州市经开区持续推进“开新驿家”服务站点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功能融合与机制创新,努力构建起覆盖广泛、便捷高效、多元参与的暖“新”服务体系,实现从“暖心服务”到“治理提效”的双向促进。
科学织网,构建十分钟“服务圈”
走进位于扬州经开区智谷科技大厦的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区24小时开放,这里配备了休息座椅、共享雨伞、应急药箱、微波炉、冷热饮水、电车充电等11项基础设施。“开新驿站”里还设置了一面“心愿墙”,方便新就业群体提出意见和需求。
今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和总工会结合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动线,持续优化“开新驿家”站点布局,在商圈、社区、停车场等新就业群体密集区域精准选址,新建、改扩建站点20个。各站点灵活嵌入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楼宇公共空间等现有场所,盘活闲置小屋、岗亭等资源,形成“区—镇(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打造了十分钟“服务圈”,建立起“累可歇脚、饿可热饭、渴可饮水、急可援助”的暖“新”矩阵,让奔波的新就业群体真正感受到“有家可依”。
功能聚合,打造多服务“综合体”
在夯实基础服务的同时,“开新驿家”不断拓展功能、整合资源,推动站点从“休息点”升级为“服务综合体”。统筹机关、群团、社区、企业等力量,推动医疗、教育、法律等资源下沉到“开新驿站”,打造多服务“综合体”。部分站点还与周边的停车场、自助充电桩、自助洗车点等设施互联共享,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为维护新就业群体权益,扬州经开区依托“老法官工作室”“社区检察官服务站”等专业力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社区定期组织交通安全培训、电商技能讲座、茶艺美妆、家政服务等定制课程。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问题,扬子津街道打造了“暖新港湾·成长加油站”校外教育辅导站,落地顺达路“开新驿家”,首批开设思维逻辑、小记者实践、非遗泥塑、科学实验四门课程,提供免费辅导。此外,各站点在传统节日、高温季节持续开展“暖新礼包”发放、健康义诊、免费理发、中医理疗等关爱活动,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党建引领,激活治理“新力量”
“开新驿家”不仅是服务的空间,也是基层治理的纽带。扬州经开区坚持“服务换服务、暖心聚民心”,以“开新驿家”为阵地,组建起一支由快递员、外卖员等20余名新就业群体组成的“流动网格员”队伍,赋予其社区治理“合伙人”新身份。
“网格共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就业群体的优势,通过“随手拍、及时报”等机制,他们主动发现并上报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助力社情民意收集与精细化管理,形成“服务—反馈—再服务”的良性循环。为激励更多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汇街道梅苑社区、扬子津街道金峰社区等还推出了积分奖励、公益补贴等激励措施,有效提升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奉献有回报、治理添活力”。
扬开萱 史盼盼 王槐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