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知命之年背古文
本文字数:1168
张艳华
卧床七年,四季在窗外轮回,房间像孤岛。身体多病之故,整日无端忧愁、郁郁寡欢。
一段时间忽感记忆衰退,心中甚是恐慌。莫非早早地就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挂专家号,做核磁,流程走完之后,医生诊断为正常的记忆力衰退。一块石头落了地,自此之后心安了很多。偶尔也怀疑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
走进老年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件幸事,当时多少有点“冒充”老年人的嫌疑,好在没有硬性规定。在集体生活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无穷。
今年的文学课,老师建议背诵《滕王阁序》。既然是“建议”,当然就是“背”与“不背”都可以。对于刚退休的老师来说,很简单,只要复背就可以。我连高中都没上完,根本没学过。年长者出生于旧社会,也同我一样。起初我没把这事放心上,那么多学员,潜水就好了。
班级群不断地有学友发送背诵视频音频,有背诵整篇的,有背诵一两段的,毕竟年龄段不同。当我发现八十几岁高龄的学友都在背诵的时候,忽然就怔住了。
毕竟我在班级里算是“年轻”点的,大家都背了,我怎么可以心虚地摸鱼呢?一时间有些情急,不知所措。本就是好面子的人,又怎甘心落后呢?立刻让孩子把文本打印出来,在抖音上搜索朗诵,选择朗诵文本有注解的。先解决生僻字词,再逐句理解,形成关联、形成画面。反复朗诵,甚至半夜醒来都在回想,从早到晚不敢松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还真是,后来我总结了一下,一个人如果想懒惰,可以找出成百上千个不重复的理由。
努力之下,我终于结结巴巴背了半篇交到群里,松口气,以为可以交差了。对于我来说,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老师说:“背出来就很好,只是听着有点‘翻白眼’的感觉。”毕竟是知命之年,能背出来就不错了,我对着手机屏幕笑,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好心情没到一分钟就结束了,班长说:“你真棒!但是我相信你可以背诵整篇。”我被这激将法整蒙了,群里姐姐们都在说鼓励的话。缓过神之后,生性要强的我,又暗下决心,背!
只是,背诵道路长且难,记住后句忘前句,记住四节忘三节。录音时,一句卡住就要重新开始。一遍、两遍、十几遍或二十几遍……
想放弃又不甘心,气馁之后又选择坚持。茶余饭后不敢松懈,半夜醒来翻小纸条、出去散心也会停下来翻小纸条,终于背出完整篇目。反省自己的心态,感觉应该端正态度主动学习,之后的日子里,闲来无事就背着玩,有一次三分半就背完了,并且还爱上了背诵。暑假闲来无事,把《离骚》《天问》也背完了。细细想来,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
或许背诵本身并无太大意义,但对我而言,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可以抛掉脑海里烦恼的记忆、可以充实灵魂、可以延缓大脑衰老,置身于荒凉的空间再也不会感觉落寞孤独了。身体不好何必去追逐拥挤的人潮呢,在安静中读美文、记一些美句,何尝不是快乐的生活呢?
在这连绵雨季,忽然有些感慨:屈原如果不把彭咸当偶像,选择隐居山林,我们或许可以读到更多的美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