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晚年本无定式
本文字数:1039
张健
秋意渐浓。街边的银杏叶镶上了金边,微风过处,叶片翩跹而落,宛如时光洒下的信笺。长椅上,老人们三三两两闲坐——有的眯眼小憩,任阳光在皱纹间流淌;有的楚河汉界对弈正酣;更多的则是安静地望着远方,目光穿过秋阳,落在岁月的某个角落。
“老有所养”的春风确实温暖了晚年。养老金上调、社区食堂开办、免费体检普及,这些政策如及时雨,滋润着老人们的生活。但“养”字之外,我们似乎还该思考:当物质需求满足后,如何让银发生命继续绽放光华?
张老先生的故事令人感慨。这位退休语文教师自老伴离世后,虽衣食无忧却日渐萎靡。直到社区老年大学开课,他重新执起教鞭。每当路过教室,总能听见他铿锵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声音里跳动的,分明是重获新生的喜悦。
李婆婆的钢琴梦更让人动容。六十岁初识五线谱,七十岁登台演奏《梁祝》。布满老年斑的双手在琴键上起舞,虽不如年轻人灵巧,却因岁月沉淀而格外深情。“年轻时错过的梦想,老了反而能实现。”谢幕时她眼含泪光,那是灵魂与自我和解的晶莹。
菜市场口的陈爷爷总推着特制小车,上面挂满亲手编织的竹器。“手闲着反而生病”,他粗糙的手指翻飞如蝶,将青篾编成生活态度。那些略显笨拙的簸箕扫帚,件件都在诉说:衰老从不是放弃创造的理由。
这些身影让我懂得,真正的养老之道,在于让每个生命阶段都保有选择的权利。王医生用义诊延续医者仁心,赵阿姨带领舞蹈队跳出“夕阳红”,周爷爷在公园义务教授书法——他们未必知晓“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却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真谛。
当然,晚年本无定式。静坐读书是境界,含饴弄孙是福气,莳花弄草亦是雅趣。重要的是那份从容:不将年龄视为枷锁,不把“老”与“无用”画等号,而是在时光的长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流淌方式。
重阳登高的寓意,恰似人生缩影。年轻时勇攀险峰,中年时稳步跋涉,晚年时则该是登临送目的时刻——站在岁月垒起的高台上,看清风翻动稻浪,看枫叶染红山峦,看自己走过的万水千山。
政府的责任在完善保障体系,社会的担当在破除年龄偏见,而老人们要做的,是勇敢打开生命的下一页。此刻,秋阳正暖,银杏叶沙沙作响。长椅上的老人们陆续起身,走向绘画室、合唱团、棋牌角。他们的银发映着阳光,宛如岁月颁发的勋章,熠熠生辉。
老有所养,不如老有所乐;老有所乐,莫若老有所为。当黄昏与晨曦同样充满希望,当皱纹成为智慧的地图,这样的晚年,才是对生命最隆重的致敬。
银发如歌,且行且歌。值此重阳,愿所有长者都能谱就属于自己的诗篇——在时光的五线谱上,写下独一无二的休止符与咏叹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