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知识的来源
本文字数:1247
柳再义
早上刷到一个短视频,中午就点不开了。说是暂不可浏览,需要经过作者提交可信来源依据。这就是说,对该视频有人质疑,平台限流了。
这是一条怎样的视频呢?是一条名叫《燃气灶如何调小火》的视频。视频中说大多数人调小火都搞错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往下调而不是往上调。视频还说,往上调虽然火是小了,但是外面煤气灶孔还在出气,很多燃气爆炸都是这样造成的。
好家伙,这么一说立即就把人搞紧张焦虑了。赶紧转发家人和好友。燃气灶事故非同小可马虎不得,每天都在用,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赶紧转发。我自己转发的时候,点赞转发十万有加,看来大家都很重视,传播极快。
我走进厨房亲自观察,发现往大火方向调旋钮,火先变大,最后却是小火。往小火方向调呢?火是越来越小,最后关闭。这就是说,燃气灶将火调小有两种方法。哪个对呢?视频就是想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的是要往下调,不能往上调。有人在留言中说,都搞错几十年了,好危险呀,吓出来一身冷汗!如果视频所言是真,那该帮了全国人民多大的忙啊!一条科普避免多少灾害,比写论文的专家教授贡献还大!
我家的灶头和全国家庭一样,也是平面的。两个开关旋钮,要么是向左转,要么是向右转。向左转,打开,火势变大,向右转,火势变小直至关闭。这个是不是标准化的,我不清楚。不过视频提出要往下调,我一脸懵,不知道怎么办!
上下左右大小,这就是汉字语言。有时候带歧义,一句话把两种情况都说全了。比如“父在母先亡”,可以理解成父亲尚在,母亲先亡故了,也可以理解成父亲在母亲前面去世了。视频这个作者,他是不是怕承担责任,故意用上下搞模糊,省得他人听信其言搞错了责怪他呢?还是说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这无从考证。不过流量明显是赚到了。要我说,改成调大火朝大火方向,调小火朝小火方向,或者是朝大火方向最后调到小火,都非常清楚。也省得上下左右分不清了。
冷静下来思考,又产生两点疑惑。其一,是这么重要的知识,卖灶具的怎么不提醒消费者?如果是往大火方向调成小火容易引起爆炸,那生成厂家为何要如此设计?出了事情,赔付得起吗?
其二,就是牵扯到知识的来源问题。以前,我们的知识都是学校老师教的,有的是从书本上看的,还有的通过广播电视。但是现在,知识获取大多来自网上。
过去讲网上说的,似乎就不可信,只能参考。如今搜索引擎发达,人工智能答复,比专家还要专家。传播知识的人呢?他们为了获得流量,也很会找实用选题。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危言耸听一惊一乍,就是个很好的办法。至于说发布者是干啥的,这谁去管呢?平台也没有这个把关能力。英雄不问出处,你就说他讲得有没有道理吧?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每天握着手机,大数据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你听到的都是你喜欢听的,你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看的。人家是根据你的需求配料,你又怎么会不信息偏食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久而久之,大家的信息就营养不良了。
当人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误把谬误当真理,就是异化混乱。可是我们又无法回到过去那种慢时代的传统了。每个人急吼吼地,囫囵吞枣地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