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馆藏丹心!烈士后代朱钧的“红色守望”

    本文字数:2765

通讯员 陈勤 特约记者 刘毅

 

朱钧在整理红色文物

 

走进连云港市灌南县红色文化博物馆,7个以鲜红色彩为主基调的展厅里,陈列着3400多件承载着民族记忆和革命历史的红色文物,博物馆创办人——革命烈士后代朱钧正语调深沉地讲述着文物背后的英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并充满力量。

 

红色情怀激励逐梦前行

 

2019年,朱钧毅然将位于灌南县城区黄金地段销售公司二楼、刚花费70多万元装修的中央空调体验馆拆了,又租用隔壁的一个房间,投入30多万元装修成目前使用面积 600多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博物馆。馆开放后,朱钧每天的职责由打理公司业务变身寸步不离馆的专职讲解员。只要有人参观,即便只有一个参观者,朱钧总是热情相迎,迅速打开展厅里全景灯光和中央空调,整理好衣冠,随即打开“小蜜蜂”开始一丝不苟地讲解。

随着参观者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朱钧感觉自己的方言难以对付,就跟着电视里播音员的声音学习普通话,练着练着,他的解说词让外地的参观者也能听懂。朱钧讲解时,力求生动地述说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朱钧主动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比以往提前一个多小时到馆,又常常到夜里凌晨一两点才离馆。

只要没有参观者,他就在研学革命史资料。图书资料不足,他就四处收集。先后花费3万多元从全国各地购买了700多册党史方面珍贵图书。紧接着,一个藏书达一万余册,以党史、革命烈士人物、红色故事、中国近代史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阅览室顺利开张。一些参观者在观看馆内革命文物后,还到阅览室坐下来,再看一会儿革命历史书籍,这让朱钧感到很欣慰。通过不断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朱钧的讲解日臻完善,讲解风格、内容都有了很大提升。他结合红色文物介绍,还深入讲解红色文物诞生年代的革命形势,将参观者沉浸式带入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到无数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用行动和鲜血谱写一曲曲动人之歌的伟大壮举。

红色博物馆很快声誉鹊起,赢得社会的关注,成为红色研学的理想目的地,参观人群从县内扩展到县外、市外,甚至一部分省外的参观者也慕名而来。最远的参观者来自新疆霍尔果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辽宁省营口军分区等。

博物馆开业7年来,电费支出26万多元、房租费11万多元、藏品投入800多万元等,先后接待参观者达35万多人次,41本厚厚留言簿记满参观者的感言。博物馆还被连云港市、灌南县20多家单位授予“灌南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连云港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连云港市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红色记忆强化责任担当

 

朱钧出生在一个革命的家庭中,他的祖父是革命烈士,二爷爷、三爷爷、外祖父都是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在朱钧幼年时,听到最多的故事是长辈们参加革命奋勇杀敌的动人事迹,见到的最珍贵的物品是烈士证书、军功章及长辈革命遗物等。“这些文物不是简单的物品,蕴含的革命故事催人奋进”。朱钧逐渐迷上了收集红色文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喜欢收集军功章、立功证书、革命遗物等红色藏品。2018年,朱钧参加县委组织部的“两新工委基层党支部书记”赴广州培训期间,被安排参观革命纪念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让参观者能够情景式重温红色记忆,再次给了朱钧很大的启发,一个特别的念头在朱钧的心头闪过:“持续收集红色文物创办红色文化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

他的想法得到灌南县委组织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组织专门力量给予帮助。朱钧精心准备,先后与老革命或其遗孀、老革命后代等取得联系,主动远赴国内30多家革命博物馆学习交流,先后百余次一个人开车、乘飞机、坐高铁去参加全国18个省市举办的近现代红色藏品交流会,一心征集、购得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钧的红色文物逐渐丰富起来,经过鉴定,目前,博物馆已定国家三级革命文物68件,拟定国家一级革命文物8件、二级革命文物14件。

“如何让一件件红色文物串联起来,成为内容系统、教育严谨的红色课堂”。朱钧睿智地思考着。他曾带着博物馆布展人员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红色纪念馆学习文物展陈经验,前后半年多时间,将博物馆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防教育、灌南革命史等篇章进行布展,以展陈红色文物为主,辅以红色背景的图文版面介绍,并配置4台电视机播放革命历史视频,让博物馆具备深度沉浸体验效果。

专心投入博物馆运行,让朱钧的红色宣传经验越来越丰富。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他还带领博物馆党支部全体党员,利用大篷车带着馆藏珍贵的革命文物赴县内20多所中小学及淮安外国语学校等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巡回展出活动。在重大的节日或重要事件的节点,他都及时推出红色文物专题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朱钧在博物馆精心布置“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抗战展厅,展出反映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等抗战文物,以及我国军民奋起抗战过程中行军打仗时所用生活器皿、武器装备等革命文物600多件。极具震撼力的珍贵历史文物、透彻的抗战风云讲解和丰富抗战视频播放,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重温那段历史,引发深思,启迪心灵。

花香蝶自来。仅今年暑假期间,参观者达到万余人次。在征集文物和开展红色宣传的过程中,朱钧积累了丰富革命斗争史知识,他还个人牵头,花费20多万元,联合县里宣传、党史、史志研究协会的党史研究人员一道潜心整理出《海西风云》《烽火烙印—灌南县红色博物馆文物集萃》和《烽火百年—中国近现代战争革命文物实录》三本革命题材的图书、画册也即将出版。

 

红色家风涵养向上力量

 

受红色家风的熏陶,朱钧的人生之路充满着奋斗的艰辛,展现出顽强的毅力。他毕业后先到企业上班,而后企业改制,他下岗再就业自谋生活,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睿智的思维,他瞄准市场需求专做品牌家电代理,成功在2000年创办了自己的家电销售公司。面对企业发展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朱钧主动吸纳下岗工人和农民工,送他们参加家电厂家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后上岗,员工们和公司“心连心”,许多老工人在公司一干就是20多年。在红色家风的润泽下,朱钧牢固把持诚信守法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公司获评江苏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等10多项荣誉。在带领公司发展过程中,朱钧积极回报社会,他先后给灌南县张店镇敬老院等5个集体捐赠物资,给灌南县新安镇苏口村捐款铺路,参加盐城市大丰区赈灾活动。朱钧本人凭借守法经营、热心社会被推选为灌南家电行业商会会长,先后被市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灌南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被评为县第十届优秀政协委员。

红色文化宣传永远在路上,它始终在向世人传承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警醒着人们不忘来时路。朱钧始终秉持着初心和使命,汲取着红色营养的滋润,满怀激情地朝着继续前行的目标奋力冲刺。

 

上图: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望远镜。

 

左图:陕北民众自救军第二支队剿匪胜利纪念章。

 

朱钧在灌南张店老沟13组收集红色文物

 

朱钧在为参观者讲解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朱钧在为学生讲解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