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冒雨蹚水,小心惹“毒”上身

    本文字数:764

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影响,江苏大部分地区连日降雨,很多地方都产生了积水,一些市民不得已时会卷起裤腿蹚浑水。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夏季雨天的浑水最好不要蹚,小心惹“毒”上身,这是为什么呢?

“这段时期门诊前来就诊的丹毒患者比平时多了近一倍,跟最近湿热的天气及一些市民不健康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傅良杰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往年这类患者中老年人比较多,但是今年遇到一些年轻患者。比如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此前可能因为蚊虫叮咬足部抓出了伤口,但是没有在意,行走的时候经过雨水浸泡的地方,细菌通过破损皮肤进入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了丹毒。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开始逐步康复。”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黄子慧主任中医师介绍说,丹毒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严格意义来说不是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一种溶血性链球菌。丹毒多发于下肢和面部,往往在细菌进入人体后的数小时至5天发病。患者皮肤表面会有烧灼样的疼痛,常会伴有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因发病时局部鲜红,所以叫丹毒。这种病的患者一般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且易反复发作。

黄子慧主任中医师提醒,三伏天的雨季高温潮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是丹毒的高发季节,有伤口、湿疹、脚癣等疾患的人群都要注意,尽量不要光脚蹚水。特别是一些糖尿病患者,本来就抵抗力弱,再加上脚部血液循环差、常伴有神经病变,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脚气”。而“脚气”会使脚部皮肤出现小裂口,一旦在下雨天蹚水,容易因为细菌入侵诱发丹毒。

市民在雨天出行要加倍注意,即便是健康人群,蹚水后依然要及时用清水将腿和脚部冲洗干净防止感染。此外,丹毒属接触性传染病,患者应和家人分开使用洗脚巾及脚盆。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