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凝心聚力擂响改革奋进鼓

——全省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班侧记

    本文字数:2456

本报记者 陆夏彩君

7月31日上午,全省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班学员分为5个小组,分别围绕《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五大行动深入探讨踊跃交流,掀起“充电赋能”热潮。

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参加培训的代表中新增了部分“三代表三委员”中的产业工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泮延镇就是其一,他笃定地说:“工会把我们基层一线的产业工人培养出来了,我们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为江苏发展贡献力量。”

红色引领坚守初心

方案的第一部分内容围绕“实施凝心铸魂行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展开,深入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产业工人党建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我们紧抓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契机,以‘一条红线贯南北’为思路,挖掘开发南京市内工运红色教育点40余个,打造4条红色工运路线,为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提供更多现场教学资源。”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郁忠说。

针对企业年轻职工尤其是“00后”新职工的群体特征,南通市总工会大力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利用全总“职工之家”、省总“江苏工会”等APP应用,开发线上的思政宣传专区,打造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线上“新阵地”,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思政引领”重要作用。

“大生集团不仅把思政教育融入入职第一课,还把班前会变成微课堂,用职工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大生的百年红色史。”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管理中心主任、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兰女扎根纺织一线26年,“三天的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引领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根与魂,我会把培训成果带回公司,让大生的红色基因在产业工人的坚守与创新中永远鲜活。”

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商独资企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总务课长秦滢10年来坚持在每个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专门召开1个小时的交流会,介绍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职能,鼓励他们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工会帮忙,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镇江市总工会聚焦解决职工思政教育中“who、what、why、which、when”五大问题,从“团队组建、智库打造、课程开发、实践创新、思政宣传、制度保障”六个维度入手,充分整合工会现有资源、积极挖掘社会可用资源,构建一套有深度、重理论、便实操的职工思政教育“六维体系”,设计开发了全新的“思政5W”课程。

淬炼匠心以技逐梦

“在我省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这是方案突出强调的总目标。

“我既是产改的受益者,也是产改工作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技能改变了我,让我的人生书写出另一种可能。”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教研室主任李攀攀说,17岁那年,他以钳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工技师学院,之后又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第一名,还未毕业就被徐工看中,入企一年,他快速成长为多面手,被聘任为最年轻的工段长。2017年,母校向一线工匠抛出“橄榄枝”,他从“技能工匠”转型为“一体化教师”,回到母校任教。

来自扬州的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顾春勇分享了公司提升技能等级、打通职业通道的特色做法。他认为,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特别是领衔人要主动带头,培养更多人才。针对撰写专利这一难题,公司组织产业工人口述,聘请专利代理公司辅导拟写,帮助劳模和一线职工为“金点子”申报专利。在生产一线奋斗了快30年的雷雨田是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他认为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各设区市可以在联动交流中最大化地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

省电力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蒋伟重点介绍了公司出台的“334”青年员工培优工程,将青年员工入职第一个十年划分为三年成长、三年成熟、四年成才三个阶段,源头实施优秀青年员工的精准培养。无锡市宜兴桃园阁紫砂研究所技术总监顾婷从事紫砂行业30多年,无私教授学生紫砂壶的全手工制作技法,传承非遗技艺。她认为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养和传承非常重要,所以她一边实践,一边不断积累带教聋哑徒弟的经验。

常州围绕智改数转网联、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培养1.6万名数字技能人才,鼓励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建设企业工匠学院,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并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机构和项目目录,促进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

要培育一批什么样的人?淮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修和认为把握好这一命题至关重要,近年来淮安出台了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打造横向纵向两个体系,力争在大国工匠培育上有所突破。

暖心服务守护幸福

保障民主权利、关爱职工子女、快速回应诉求……在一项项倾情服务中彰显工会组织如家般的温暖。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工会就是要真正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秦滢表示,公司自1998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把协商的内容写入集体合同,还写进规章制度,让职工安心工作。

“省属企业聚焦服务保障,关心关怀职工,持续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据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副主任仇杏红介绍,国信集团创新构建三维幸福体系,从职工成长、生活保障、健康关爱三个维度,打造了立体化的职工服务模式。中石油江苏销售公司、苏美达集团、大峘集团等单位创新开展心理关爱(EAP)项目,普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补充医疗保险、绿色医疗通道等,为职工提供精准可及的贴心服务。

“在苏州市总领导的一次调研中,我提出能不能全额报销劳模工匠的学费,不到半个月,市总的文件就出台了。”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中心主任、工程师李永回想起那段经历,至今仍感慨不已。江苏腾龙石化有限公司计划部经理陈飞龙也表示,“我们非常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坚持平等沟通,定期开展座谈,保证管理层能直接倾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

“公司为员工子女开办暑托班,安排专项资金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做到了家长安心、孩子开心,如今职工子女暑托班已成为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的亮点。”盐城市建湖县第十五届政协常委、江苏海达管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袁明伟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