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对“假装上班”不能一管就死
本文字数:1177
卞广春
“如果你正处于职场空窗期,想保持上班时的生活节奏,这里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假装上班’的工位,一天只要30元。在这里,你可以看书学习、投简历、远程面试,也可以睡觉、‘摸鱼’、玩手机……”5月18日,在广东深圳一栋写字楼内的“假装上班”公司开业了,“招募信息”是公司定位,即为有需求的人有偿提供办公场地。记者发现,在北京、重庆、深圳、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了专门的“假装上班”公司。(6月21日《工人日报》)
“假装上班”公司让人觉得怪怪的,但怪在哪里、有什么问题,或是否超出了法律边界,又不十分明朗,让人一言难尽。那些到“假装上班”公司工作的人不仅没有工资,还心甘情愿“倒贴”,也超出了传统经营或上班的范围。关键是,“假装上班”公司在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等地悄然兴起,“假装上班”跟真上班一样,难免不可思议和耐人寻味。
“假装上班”是指花钱获得“办公室”环境的共享办公服务。“假装上班”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为用户提供工位、网络及茶水等基本办公设施,营造模拟的工作环境,让奔赴真工作岗位的人获得一块暂时属于他们的领地,并从中获得基本的费用。
“假装上班”公司主要面向失业过渡者、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主。失业过渡者怕家人发现自己失业,以假装上班维持体面,以缓解压力,维持社会交往中的自尊,提供心理缓冲空间;自由职业者需要安静、专注的工作环境,享受理想化的就业环境,从而获得身份认同;小微企业主用低价工位创业或蹭资源合作,寻找更理想的合作伙伴。“假装上班”,不是“假”上班,他们很珍惜这个环境,朝九晚六,按时到岗,沉浸式办公,为真上班作努力和铺垫。
另据6月20日《证券日报》报道,房讯指数CORC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商办用房平均空置率超20%,部分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空置率突破35%,租金较2020年高点下跌15%至20%。在园区空间方面,目前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平均空置率超过35%,部分新建园区空置率甚至达到60%。商办用房空置率增加,必然引发人们的破局思考。那些挂着“假装上班”名头的公司,或是资源整合利用的高手,被逼无奈之下,用最大努力获得最理想的回报。
近日,2025中国商业地产投资专业展览会暨首届千企千楼行动计划供需对接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以“盘活商办用房,优化园区空间”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领先的商业地产选址解决方案和供需合作平台,从供应、需求、招商、渠道四个维度出发,聚焦经济复苏背景下的盘活商办用房,优化园区空间解决方案和突围路径。“假装上班”公司除了让人脑洞大开,更为盘活商办用房等资产和鼓励创新创业就业等,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目前,对“假装上班”公司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亟待进一步关注和商榷。与依法运营公司、商办用房出租、公司管理章法等相比,“假装上班”公司有点“四不像”,甚至还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对此,相关方面要密切关注,对常态经营的合法合规性履行提醒、监管义务,但执法之手也要防止一管就死,将盘活资产的金点子遏制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