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凝“新”聚力 暖“蜂”赋能
专项协商助推“快递小哥”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
本文字数:1440
从试点探索到全市覆盖,从一个区2000多名员工到全市5000多名从业人员……近年来,淮安市快递行业深入落实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部署要求,通过深化行业领域集体协商,助推“快递小哥”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
快递行业具有“三高”特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高频次的户外作业、高时效的工作压力。针对快递行业用工形式多元化、工伤责任主体不明晰、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工伤风险的实际,2024年,淮安市快递行业三方委员会将开展快递行业职业伤害专项集体协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并得到了市人社、邮政管理部门和总工会的大力支持,该工作纳入了市“两新”工委《“爱‘新’满淮”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行动实施方案》重点项目之中,《淮安市加强全市快递业和快递员群体党建工作若干措施》也对培育和谐劳动关系、开展专项集体协商、深化职业伤害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步是开展试点探索。推动快递转运中心集聚的淮安区先行先试,将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列为行业职代会主要议题,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题调研,了解职工期盼和企业实际情况。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集体协商,2024年淮安区物流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与区内11家企业行政方共同签署了《淮安区邮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专项集体合同》,并在行业职工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目前,该区物流快递行业11家企业2200多名员工全部参加职业伤害保险。其中1414人参加工伤保险、870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或补充工伤保险,另有928人参加了职工互济会。
试点成功了,第二步是实现全市覆盖。市快递行业工联会、市快递协会成立专项集体合同(草案)起草组,经过对顺丰、圆通、中通等8个主要快递品牌的深入调研后,积极征询工会、人社、邮政管理等部门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建议,于去年11月8日签订《淮安市快递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专项集体合同》。该合同共6章19条,涵盖职业伤害保障人员分类、工伤保险缴纳责任主体、相关责任等方面,对全市5000余名从业人员实现了全覆盖。《集体合同》适用于行业内各企业及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快递末端备案网点,将应缴纳工伤保险的人员划分为A、B、C 三类,分别明确职业伤害保障承担主体和解决方式。
接下来是推动监督履约。推动邮政管理部门向9个品牌省级总部企业制发《监管提示函》,督促快递企业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和保险缴纳有关规定;市快递协会完善行业自律公约,重点明确劳务派遣和临时用工保险缴纳要求;对接市人社局为符合条件的快递员办理补充工伤保险提供政策引导;争取市总工会再次向从业人员赠送7万元互助保障保险,为快递员职业伤害保障提供重要支撑。金湖县职工赵某获得2万元互助金,成为向新业态劳动者赠送互助保障的首位受益者。
下一步,淮安市快递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将在集体协商中结合行业实际,明确行业劳动用工认定、完善末端派费机制、分类缴纳工伤保险等内容,在职业伤害专项集体合同中,进一步明确快递企业、劳务派遣企业责任以及企业雇用临时工、小时工工伤保险缴纳要求,并将相关内容纳入《淮安市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方案》之中,推动快递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有效覆盖;高度重视快递员群体关于职业发展空间、技能提升、从业归属感等方面需求,明确提出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引领,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和技能竞赛,制定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实施办法,选树表彰最美快递人、优秀职工等荣誉;通过开展集体协商,推动快递企业进一步增加安全生产、劳动防护领域的投入,优化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工会有关制度,规范组织各类工会活动,为快递从业人员增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淮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