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海州区总“八心工作法”凝聚“新”力量

    本文字数:1374

“以前跑车累了困了只能在车里凑合休息一会,现在有了工会驿站,能喝水能热饭还能休息,工会真是咱贴心的‘娘家人’。”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苏宁广场商圈工会驿站,网约车司机李永民感慨地说。李师傅的心声,正是海州区总工会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在劳动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海州区总工会聚焦职工急难愁盼,他们坚持以“建家爱家‘海’好有你,关心关怀‘州’到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开展党建领航守初心、学习教育淬红心、四季恒温显爱心、技能提升提信心、文体活动聚人心、工会驿站保安心、法律服务送放心、权益保障表真心的“八心工作法”,构建起“党建+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力量。

据了解,海州区共有20多家快递、网约车等企业,从业人数有3000多人。海州区总工会通过设立固定学习日、工会大讲堂、手机微党课、警示教育日、座谈交流会等形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海州区总工会统筹用好185个党群服务中心、“红韵小哥”驿站和“司机之家”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权益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交通安全法规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快递、外卖等新就业群体职工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

此外,海州区把工会传统“送温暖”拓展为“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恒温工作品牌,春季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岗位,夏季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送清凉,秋季为有子女上学困难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送上助学金,寒冬为困难职工及时送去棉衣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海州区总工会依托《我的站点我的家》《我们的节日》平台载体,利用国庆、“双11”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收寄验视等关键岗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集体生日会上,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分享生日喜悦;歌咏比赛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歌声和朗诵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育竞技活动中,大家挥洒汗水,增进友谊。

“以前最怕签合同踩坑,现在有工会全程指导,心里踏实多了。”快递员王永强的话道出了这一群体的心声。近年来,海州区总工会联合司法、人社等部门构建“三维维权网”:建立劳动用工指导站,累计指导签订规范劳动合同2100余份,劳动纠纷发生率下降37%;推动建立行业薪酬指导价,联合住建、人社部门查处欠薪案件12起,追讨薪资46万元;创新“工会+企业+平台”参保模式,新增社保参保890人,工伤、意外险覆盖率达92%。据统计,自去年实施“八心工作法”以来,海州区通过“工会大讲堂”“工会时间”微课堂等阵地开展职工思想教育80多场次,受益人群达1.2万人次;开设物流管理、消防安全等“微课堂”20余场,5600人次参与,32人通过技能竞赛晋升职业等级;组建4支心理咨询志愿队,开展“驿站谈心会”80余场。调解劳动争议46起,举办集体生日会26场,发放慰问金36万元惠及70户困难家庭。

从原来的“有没有”到如今的“好不好”,海州区总工会用“八心工作法”织就了多元维权服务网,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城市中“劳有优得、困有优助、心有优归”。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力量,正以更饱满的姿态融入城市发展,成为海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通讯员 陈国生 王一平 特约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