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美伊将如何“交易”

    本文字数:879

4月12日和19日,美国与伊朗在第三国阿曼主持下先后就伊核问题举行了两轮会谈。这也是两国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进行的首次正式谈判。

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与伊朗达成一笔“交易”。为向伊朗施压,美国不仅在伊朗邻近区域部署了两支航母战斗群和多架B-2“幽灵”轰炸机,还新增了对伊朗能源出口的制裁。

美伊双方在两轮谈判中均展现了一定的诚意,但谈判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一是美方的压迫性要求和存疑的履约能力。从美方目标来看,美国谈判代表一度表示,美国的目标是要求伊朗“停止并销毁其浓缩铀项目”。或许因为认识到上述目标过于苛刻,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在第二轮会谈前期表示,伊朗浓缩铀的纯度(工业用铀浓缩能力)不得超过3.67%。上述立场虽有所调整,但美国关于伊朗销毁相当一部分核设施的目标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

对此,伊朗方面明确表示不会销毁其核设施,不会放弃铀浓缩的权利。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伊朗可能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一定数量的浓缩铀库存和离心机在国内封存,至多只能接受将上述库存和部分离心机转交俄罗斯等第三国封存。而上述方案,深受以色列影响的美国恐难以接受。

从美方的履约能力来看,美国难以真正取消对伊制裁。争取美国取消全部制裁是伊朗参加谈判的基本诉求,但事实上美国很难真正取消对伊制裁。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后,奥巴马政府并未根据协议取消对伊制裁。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对伊制裁力度达到历史极限。

伊朗的民族自尊心极其强烈,将尊严视为国家至关重要的利益,而特朗普政府很难在谈判中表现出尊重的态度。美国在伊朗邻近区域部署航母战斗群并新增对伊朗能源制裁,这种以施压和制裁促进谈判的方式是伊朗难以接受的,将对伊方谈判立场产生消极影响。

可以预期,美伊谈判将在上述因素的复杂作用下进行,其前景无外乎有三种:

一是顺利达成协议。在这种假设中,特朗普的个人性格特征将发挥作用,促使其并不深究协议内容。二是谈判破裂。三是谈判进入持久战。美伊双方可能达不成协议,但又不愿离开谈判桌,进入拉锯消耗战,拖至伊核协议自动失效的时间节点。如此一来,美伊博弈很可能会进入新的阶段。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