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助宣传 助企业 助振兴 助创新
阜宁拓展劳模工匠志愿服务新路径
本文字数:1065
本报讯(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孟晓俊 周永祥)“县总工会为劳模搭建起‘四助’平台,使我们服务的路径更宽了,形式更多了。”日前,赛得利(盐城)纤维有限公司维保部副部长、阜宁劳模周州在协助一家民营企业完成技术攻关后说。今年以来,阜宁县总工会推出劳模工匠助宣传、助企业、助振兴、助创新“四助”志愿服务活动,使全县各级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目前,首批组织的100名劳模工匠正按照客户“点单”、工会 “配送”、劳模“接单”的模式,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发光发热。
在“助宣传”上,县总工会以劳模工匠“五进”为主渠道,采取集中讲、定点讲、预约讲、“双线”讲等形式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职工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俊荣等10名劳模结合“大思政课”,通过集中讲、定点讲等形式先后与300多名受众分享了“新思想·新担当·新作为”故事,反响热烈。
“助企业”则以“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为抓手,做实问需于企、深化揭榜挂帅、用好成果激励。放大劳模工匠“聚合效应”,用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县劳动模范、阜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姚爽依托执教电子线路和光伏技术课程的优势,带领她的团队成员深入阿特斯、光伏产业园调研,为企业献计献策,帮助企业解决10多个技术性难题。截至目前,已有7名劳模开展志愿服务8次,帮助13家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省劳模姜官俊积极与所在村党总支合作,共同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里成立劳务服务组织,为当地村民安排200多个常年或季节性岗位,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成了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阜宁县总工会在推进“助振兴”活动中以劳模协会为载体,搭建培训、实训、实习平台,培养百名“乡村土专家”、乡村工匠、乡村经纪人、电商人才等各类人才,引导79名涉农劳模通过牵手致富“三联三促”活动、与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点对点”结对联扶等形式,培育出“盐城市金沃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影响力广泛的“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在“助创新”上,阜宁县总工会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实施“英才名将”“青苗育人”“匠人匠心”人才计划,开展“筑堡垒、提素质、促提升”活动,通过劳模引领做高领军型名将“塔尖”,筑牢创新型工匠“塔身”,夯实技能型工人“塔基”,把高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做大做强。县劳动模范杨正香作为全县110多家滤料产业上游单位的“领头雁”,时刻把服务同行企业的责任担在肩上。她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在为自身培养“高精尖特”人才的同时,主动帮助下游企业开发新产品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