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工运史话

品重柱石的中国工运“带头大哥”

——王荷波领导南京工人运动纪实

    本文字数:3401

钮友宁

回顾大革命时期江苏可歌可泣的工人运动历史,我们更加怀念从南京走向全国的王荷波。他不仅是南京红色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重要领导者,同时也是江苏和全国现代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和革命风暴的洗礼下,他由技术蓝领的机匠成长为中层管理的庶务科长,从浦镇机厂的工人领袖成长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八七会议上被选为首位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在他的职业革命者生涯中,他为反抗资方压迫和提升工人待遇而坚持斗争,被他身边的工人兄弟赠送“品重柱石”牌匾,在党内与毛泽东、罗章龙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还被与他共事过的周恩来称为“大哥”。

一、早年四海为家的职业经历,铸就工人运动先驱者的伟大品格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荷波原名王灼华,一说祖籍是山西太原,一说他是“开闽圣王”之后,1882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少年时王荷波就因为家境贫寒,只念了两年私塾就被迫辍学,开始协助父亲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901年,母亲突然离世,懂事且不安于现状的他毅然告别家乡,19岁只身走南闯北。

在他四海为家、漂泊不定的生涯中,先后多次在江苏大地上留下行色匆匆的身影。第一次来到江苏江阴投奔亲戚当兵,先后在华东地区海军当过水兵,后到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海参崴做过劳工,然后到官办的旅顺枪炮局做过一名工匠,再到日本人控制下的南满铁路大连做铁路工人。在东北地区长达13年的产业工人经历,让王荷波看清了旧社会腐败和现实的残酷性,在他的心中立下济世救民和英勇抗争之志。

1916年夏,34岁的王荷波又一次来到江苏谋生。他考进中英合资的浦镇机厂做生火工人,后来因工作勤勉、技术精湛升为钳工、机匠,曾经兼任过南京浦镇车辆厂的庶务科长。“五四运动”爆发和北大学生串联影响下,王荷波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初步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并从中得到启迪。他深深意识到,工人的权利要靠开展工人运动和进行斗争来争取。因不满英国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多次带领浦镇机厂工人为劳动福利举行罢工。慷慨仗义的他逐步成为厂里工人的主心骨,成为推动南京现代工人运动的“带头大哥”,在浦镇机厂和浦口广大职工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后来他成为从浦镇工人中走出的全国工人运动领袖。

二、多次组织和领导南京工人运动,赢得身边工友的衷心爱戴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919年5月20日至6月8日,以王荷波为代表的浦镇、浦口工人多次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口号要求当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支持南京城内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积极声援北京学生和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由此掀开波澜壮阔南京现代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1920年5月,王荷波带领浦镇机车厂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厂方取消所有罚款条例并增加薪水等。经过艰苦斗争后厂方被迫答应工人的要求。1921年3月14日,南京浦镇机车厂“中华工会”宣告成立,这是江苏境内第一个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工会组织,王荷波当选为副会长,后任会长。在工会成立的那一天,正赶上王荷波的妻子分娩,他无暇分身,只好委托工人的家属代为在家照顾,他还给自己的大女儿取名为“职工”,可见他对身边工友们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独特解读。

工余时间,王荷波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会事务上,先后办起职工浴室、夜校与工人合作社等。王荷波还以列宁关于合作制的论述为依据,创办具有连锁服务性质的工人合作社,并制定严格的服务章程与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经营有方,资金进出数量大,王荷波便亲自记账,组建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向会员公布账目,自觉接受工友兄弟对工会财务制度的监督。身边的工友们为表达对王荷波的由衷爱戴,在他40岁生日时送上写有“品重柱石”的匾,这既是对他为人忠厚品质和服务行为的褒奖,也是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和认可。

1921年6月,王荷波为冬季棉衣御寒组织工人罢工。之后,他作为工人代表只身进京面见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经据理力争,铁路当局不得不答应工人们提出的合理要求。1921年底,得知罗章龙到浦镇开展革命工作时被厂方扣押,王荷波立即挺身而出组织营救活动,终于率众将罗章龙保释出来。1922年春,王荷波参加劳动组合书记处北方分部工作,1922年6月由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南京浦镇第一个党小组长。随后他亲自组建浦口铁路工会,并吸收搬运工人集体加入铁路工会。他在积极筹备建立津浦铁路总工会的时候,为组建徐州、济南、天津等站的铁路工会组织,冒着被捕的危险南北奔波协调联络,推动津浦铁路及沿线城市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三、组织浦镇工人“二九”卧轨行动,积极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1923年1月31日,王荷波代表津浦铁路总工会筹备组赴郑州,参加将于2月1日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会前,王荷波和各地代表一起顶着军阀吴佩孚的压力,为大会按时召开做不懈的努力和坚决的斗争。但终因北洋军阀政府从中阻挠和破坏,箭在弦上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被迫中止。随后,京汉铁路党团负责人决定举行总同盟罢工,号召全国工人积极声援和鼎力支持。

王荷波立即离开郑州返回南京浦镇,途中还到津浦沿线的天津、沧州、德州、泰安等站串联,组织工人做好罢工准备。2月6日,王荷波赶回浦镇后连夜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举行总同盟罢工的决定。在王荷波的统一部署与指挥下,水陆两路工人同时罢工。正当浦口罢工继续进行时,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制造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2月8日,两浦(浦口、浦镇)工人举行大罢工,声援京汉铁路大罢工,同时向路局提出8项要求。2月9日上午,王荷波组织浦镇工人采取“卧轨”行动,率几百名工人冲到浦镇车站南首。他手执红旗,站在铁轨中间,发出命令:“坚决不让火车过去!”高呼“打倒军阀”“劳工神圣”等口号,很多工人脱掉上衣,扑倒在铁轨上,火车司机连忙紧急刹车。反动当局派两营1000多名官兵去镇压,但是抗争的铁路工人毫不畏惧,津浦铁路当局最后只能同意罢工工人的部分条件。

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血腥镇压的消息传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王荷波当机立断,忍痛作出复工的决定,从而避免一场军阀政府对工人运动的血腥屠杀,有效保存浦镇和浦口工会的革命火种和实力。党组织帮助他秘密离开南京浦镇,转入开展地下斗争。在职工群众的帮助和掩护下,他转入山东,指导济南、青岛等地的工人运动。

四、从南京走向全国舞台,成为职业革命家和工运“带头大哥”

“中国现代工运扛旗者”。离开南京浦镇机厂后,王荷波走向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历史舞台。1923年5月他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9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成为唯一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共中央委员。王荷波接替邓中夏原先担任的职务,就任中共上海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兼任中央工委书记,领导铁路、海员工会和江苏、上海的劳工运动。1924年6月,王荷波和李大钊等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并在会上作关于中国工人运动的报告,扩大中国工人运动的国际影响。

在中央机关工作期间,王荷波与毛泽东、罗章龙等人经常交流,一同商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策略,王荷波演讲逻辑严密、思路清晰、非常有感染力,受到毛泽东等党内同志的高度评价。“五卅运动”爆发时,王荷波去南京、上海等地工厂演讲,指挥南京和记洋行工人进行40天的大罢工,以声援上海乃至全国的反帝爱国斗争。1926年2月,他被选为中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春,亲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一线,与周恩来等一道领导武装起义取得最后的胜利。后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汉口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上,王荷波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由于其丰富的工人运动经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当选中央首任监察委员会主席,9月就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负责具体指导北方的农民暴动和工人运动。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法政大学参加活动时被捕,11月11日夜被奉系军阀杀害。

得知王荷波英勇牺牲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刊发文章称,“中国革命的工人领袖之模范”,他的牺牲“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一勇敢而努力的战士”。鉴于王荷波对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贡献。北京解放不久,周恩来提议对王荷波等烈士的遗骸进行重新安葬。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等组成王荷波等烈士移葬委员会,1949年12月1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隆重的移葬仪式。周恩来亲临主祭,在庄严的军乐声中,他亲自扶柩入穴,亲自覆土,李立三报告王荷波同志的革命事迹,称“他是一贯站在正确道路上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我党早期领导人。他传奇的工人运动和民主革命斗争实践,在南京现代工人运动史上留下先驱者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