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乱象调查:产品“零添加”随意标注

    本文字数:1697

声称“零添加”,实际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声称“零蔗糖”,但添加的麦芽糖、葡萄糖比蔗糖升糖指数还要快,这样的“零添加”“不添加”食品,让很多消费者不慎“踩雷”。

记者近日发现,“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剂”“零代糖”等宣称已渗透到各个食品细分领域,调味品、低温酸奶、饮料等产品成为此类“零添加”标称的重灾区。记者对市面上在售的近百个食品样品统计发现,“零添加”食品宣称主要存在企业“零添加”随意标注、标称“零蔗糖”实际含有其他糖类、突出标注不添加相关标准法规中本就不允许添加的成分,以及部分企业利用“0”“其他没了”等商标打擦边球等乱象。

3月27日,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正式实施,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食品“零添加”标注乱象即将走向终结。

食品宣称“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更优质吗?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解读,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者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以某款“果汁饮料”举例,饮料的标签上写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种,同时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只是一个宣传噱头,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饮料会使用“不添加甜味剂”的声称吸引消费者,却造成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更有产品会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实际使用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影响消费者的正确认知。

记者近日对市场上销售的近百个有“零添加”“不添加”类声称的产品进行统计发现,不同企业或品牌对“零添加”“零蔗糖”“零代糖”“零防腐剂”等有不同解释,多数产品只摘取自己没有添加的成分进行标注与宣传。“零添加”并非消费者理解的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零蔗糖”也并非真的没有糖。

在标注“零添加”的几类产品中,“乐纯”一款超纯发酵乳,包装标称“0蔗糖0添加”,备注信息显示其“零添加”是指“阿斯巴甜未检出”。“必品阁”一款韩式泡菜味“王饺子”,包装正面标称“0添加”,但包装背面的注解显示,“0添加”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甜味剂(木糖醇)含量未检出,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含量未检出。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之所以禁止“零添加”“不添加”此类声称,是因为没有必要。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宣称的“零添加”,不可能涵盖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零添加”标注会造成两方面误导,一是暗示食品添加剂或某种成分有害;二是暗示其他产品添加,自己的产品未添加,而未添加的产品品质更优。

除突出标注产品中未添加的成分外,一些产品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本就禁止添加食用香精、食品防腐剂等成分,但依然有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故意突出这些禁用成分的“零添加”卖点。在云无心看来,此类“零添加”标注没有意义,有暗示其他未标注“零添加”的产品含有相关成分的嫌疑。

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规定,超高温灭菌乳或保持灭菌乳也叫“纯牛(羊)奶”,其产品原料只有生牛(羊)乳或复原乳(奶粉还原液体),不得添加其他原料。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几乎所有纯牛奶产品,配料表仅有“生牛(羊)乳”。即便如此,一些商家还是在纯牛奶产品上打出“零添加”字样。

科迪食品旗舰店销售的一款纯牛奶,产品包装上印有“纯牛奶100%,原生牛奶,零添加更安全”等字样。然而产品类型显示,该产品就是一款普通的灭菌乳,执行《灭菌乳》标准。3月26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该纯牛奶标称的生产商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方答复称,“零添加”标注是指原料只有生牛乳,没有添加例如增加产品蛋白质含量的其他东西。

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规定,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水果罐头均不得添加防腐剂。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