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快递业鼻祖应是省劳模于德培

    本文字数:1088

王槐艾

现如今,快递已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到中国快递是谁发明的,想必搜遍网络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说1984年中国邮政开始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其实,那时的邮政特快专递根本不是现如今的快递,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邮政特快专递不能上门收递,必须到邮局交递领取,这对邮寄者来说还是很不方便的。

那么,快递业的鼻祖是谁呢?我以为,应该是江苏省劳动模范、原江都县塘头乡运输站站长,如今已逾八十高龄的于德培老人。他发明的“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的运输模式,不仅与如今的快递业务完全一致,而且比邮政特快专递业务还早了好几年。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江都县塘头乡农民家庭作坊式工厂蓬勃发展,当地几乎是家家扎猪鬃、户户做皮鞋,还有不少脑袋机灵的人办起了作坊式纺机配件厂、电器厂等等。他们时常需要把原料运进来,把产品运出去,而每次运送货物,都要到县城的联运公司、航运公司等单位,即使是小包裹,也要到乡政府所在的邮局办理,很是不方便。当时的乡运输站站长于德培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与县联运公司、航运公司、汽车运输公司联系后,开办了公铁水空联运业务。由运输站的人用手扶拖拉机或板车,上门收递农民家庭作坊要发出去的货物,顺便带上他们手中的提货单,把外地发给他们已经运到南京机场、扬州港口和县运输公司的原材料取回来送上门。运输站人员除基本工资外,收入与收发货多少挂钩。这种当今快递雏形的模式,被于德培形象地称为“运输乡邮化”。

我当时在塘头乡广播站做通讯员,时常到于德培所在的运输站采访。得知这种运输模式很受欢迎后,就采写了一篇约600字左右的新闻稿件,投寄到《扬州市报》社,经过编辑修改润色,以《运输“乡邮化”,农民乐开怀》为题刊发在1983年8月28日的《扬州市报》上。文章见报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评为当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后来,我又会同《扬州日报》、《新华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多次共同采访于德培,并且以《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为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镇企业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对于德培发明的“运输乡邮化”模式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大篇幅的报道,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交通部专门在江都召开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推广这一经验。于德培也因为发明“运输乡邮化”模式,被评为省劳模。

现在看来,于德培发明的“运输乡邮化”模式,与如今的快递业几乎完全一样,运行模式、构成要件和收益分配也几乎相同。因此,我认为,中国快递业的鼻祖应该是扬州人,他就是省劳动模范于德培。

    于德培的江苏省劳动模范证书

    1984年6月,于德培在全国联运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