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陈惠平:执麦秆为笔,绘大千世界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字数:1915
胡建琛
陈惠平在创作麦秆画
2025年元旦前夕,无锡首个工匠主题的“惠山工匠/鲲鹏号”地铁专列首发,无锡市级非遗项目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陈惠平受邀登上列车,当天她与部分劳模工匠在展陈77名“惠山工匠”海报前留影,“我坐上这趟地铁专列,心中倍感自豪。”陈惠平说。
喜讯接连传来。近日,中国民协新入会名单公布,陈惠平成为2024年第二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与此同时,她在堰桥天上村前文化街区的“三怡堂”人气爆棚……
做好麦秆画非遗传承人
麦秆画又称麦秸画、麦草画,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已有踪迹,兴盛于隋唐,流行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麦秆画走进艺术的殿堂。
陈惠平自幼喜好书画,从上海书法艺专毕业。一次偶然机会,她与麦秆结成一生的不解之缘。她得到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江可凌、章意的指点,30多年来不断学习,把源自田野的麦秆,通过艺术加工,集国画、书法、篆刻等表现手法,赋予麦秆美的形象、文化内涵和艺术神韵,其作品具有细腻、典雅、精致、秀美等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江南六月,麦子黄。”陈惠平徜徉于麦垄上,收集金黄色的麦秸为原材料。在工作室里,她用素描、烙艺、配色等多元化方式及20多道工艺,将薄如蝉翼、色泽略异的麦秆,蝶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她凭着天赋和创新,将麦秆画单一平贴技法发展为立体剪贴;由以前原色发展到套色;由花卉鸟兽发展到人物、风景、山水、书法……
陈惠平作为麦秆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作的《天上村前》《水乡古韵》《梅兰竹菊》等系列作品意境阔大、令人惊艳,她不仅娴熟掌握传统技法,又独创新法、大胆运用染烙等技法创作镜屏、团扇等挂件摆件,并在书画、陶刻上不断探索,以求与麦秆画艺术的巧妙融合,触类旁通。陈惠平的作品分别荣获江苏省“艺博杯”工艺品创新设计金、银奖;省艺术综艺展优秀作品奖;吴文化艺术节“无锡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
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心中有着对美的理解,才能创造出美的作品,才能展现艺术之魅力。”陈惠平以“真善美”为追求,以麦秆画技艺传播着诗和远方。2012年陈惠平随团赴法国、德国、奥地利考察,作品在德国汉诺威市展出;2015年无锡市组织12件麦秆画作品,在意大利托尔托纳市美术馆展出;2019年,她携10件麦秆画作品参加中国无锡·韩国大邱国际美术交流展;同年,她的麦秆画《虎啸雄风》《花开富贵》《雨后花下闲》等作品参加澳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大获成功;2022年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陈惠平的麦秆画作品《江阴长江大桥》受邀参展,非遗作品触动旅港乡亲的心绪,他们睹物思乡,久久不愿离去。
多年来,她把田野里的麦秆镌刻成绚丽多彩的画作,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共融。陈惠平被评为中国和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荣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特色文化标兵、江阴市“暨阳英才”能工巧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做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艺术是感情的传递,我离不开这方热土。”陈惠平入驻惠山区堰桥“天上村前”文化街区,创立“三怡堂”,与江阴市青阳陈惠平艺术工作室、惠山区长安街道学府上院“麦艺春秋”一脉相承,涵盖麦秆画、书艺、紫砂陶艺三种传统技艺,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宣传、展演、研习非遗技艺的阵地。
“三怡堂”设有麦秆画展示区、研创室、体验区,书艺书画展览区、艺术培训体验教室以及紫砂工作室及陶艺体验区;此外还有本土非遗文创产品展销区等,走进这里,让人处处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和谐、精神的宁静。
“没想到普普通通的麦秆,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工艺品”“小小麦秆作品竟如此栩栩如生,惊艳!”“我想成为麦秆画非遗小达人!”陈惠平担任惠山区“鲲鹏夜校”讲师,在惠山区堰桥等地学校举办讲座,还把江阴市青阳镇“新阶层人士”“青凝盟”打造成青少年文化遗产实践创新基地,同时在“云上课堂”授课,她的课程往往成为“秒光”的抢手课,受众超万余人次。
陈惠平把麦秆画技艺带到无锡、江阴市、惠山区以及省内外等各大中小学艺术课堂里,她手把手教孩子们劈秆、烫平、刮薄直到制作完成,燃起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星火。推动非遗进乡村,开展“同心服务公益行”系列活动,参与“文化下乡”“非遗展演”“戏曲书画沙龙”、惠山区“鲲鹏迭变”冬之夜、堰桥“三月三”、洛社秦巷、前洲西塘非遗展示等活动100多次;开设“彩虹课堂”“我们的节日”等公益课堂200多期;并深入村社区、敬老院开展慰问展示。
匠心所在,技精艺绝。侨联、妇联、工会活动轮番举办,惠美漫画连艺委画展、素描美术班、工匠学堂等在“三怡堂”工作室连续启动,成为陈惠平讲好工匠故事的好机会。“三怡堂”艺术工作室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阵地。陈惠平脚下的路很长很远,她的艺术天地无限广阔。
传授麦秆画技艺
宣传麦秆画技艺
麦秆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