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增进民生福祉 为幸福“加码”

今年江苏优化实施45项民生实事

    本文字数:1150

本报讯 (记者 万森)今年我省将优化提升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帮扶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3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编制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苏2025年实施的45件民生实事,涵盖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12大领域。

据悉,这12类45件民生实事,计划新实施项目数的比重为历年最高,牵头单位共涉及21个部门,其中省委宣传部(电影局)、省委金融办、省商务厅等部门今年也首次牵头负责。

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杭海介绍,2025年全省45件民生实事包括幼有所育(3件)、学有所教(4件)、劳有所得(5件)、病有所医(5件)、老有所养(5件)、住有所居(3件)、弱有所扶(2件)、出行便利(2件)、环境改善(5件)、文体服务保障(5件)、公共安全保障(3件)、基层服务保障(3件),整合为45件民生实事,更加注重新事新意、凝聚合力、内涵提升、软硬结合。

在劳有所得方面,民生实事方案提出,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0万人次以上;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服务5万人次以上;优化提升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帮扶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新建60家“苏青驿站”,拓展内容、更高质量服务青年3万人次。

杭海介绍,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编排工作要立足群众视角,用好“加减法”,把落脚点放到提升群众获得感、扩大受惠面上。一方面,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协同,精准新增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更加注重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困难就业群体,分别新提出与需求相匹配、与规模相适应的细化支持目标。更加注重加力支持生育养育。比如,新提出改造升级1260个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保障群众多层次托育需求。更加注重精细关怀银发群体。比如,全覆盖设置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改造提升一批银龄学习中心并举办1600期学习项目。更加注重多样化提升群众幸福感。比如,为3万间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新建改建1000片群众身边球场,完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场地设施。更加注重深入扶助弱势群体。比如,改造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服务点,提供个性化适配服务。更加注重惠民生与稳增长相结合。比如,实施5.6万户城中村改造,新提出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激活新“夜”态等项目。

另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删除或优化一批项目,并作为部门重点工作常态化加以推进。比如,4G/5G地下空间覆盖、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等项目转为部门常规工作。

发布会上,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表示,省财政将优化预算安排,财政资金精准匹配民生需求。按照零基预算理念,建立项目排序机制,优先将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