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张佐香的散文世界

    本文字数:2199

陶安黎

春节过后,我收到江苏文友张佐香老师寄来的书。有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上次收到张佐香老师的书还是在2017年,书名叫《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是一本散文集,文字清新隽永,明媚真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次张佐香一下寄来了她新近出版的四本散文集——《心泉》《田埂上的精神》以及两个不同版本的《亲亲麦子》。

看介绍,我了解到张佐香老师现在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江苏省作协的签约作家,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她的作品亲切质朴、诗意洋溢,表达了自由高远的精神境界和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有一定影响力,还对中高考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多次入选中高考语文试卷,如《亲亲麦子》入选2014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桃花为谁而开》被全国著名的湖北省黄冈中学多次选用。

张佐香用实践印证了,成就与光环从来不会无故加在一个人身上,没有努力和坚守,没有才情和勤勉,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每一个高光时刻的背后,都是汗水与心血的辉映。

读张佐香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诗意同自然的交融,这已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和语境。

“一大簇一大簇五颜六色的野花,任性而又随意地自得其乐地开着。这里一丛洁白的,那里一丛淡紫的,还有远处一片金黄的,开得欢天喜地,开得千娇百媚。花朵小巧清幽,疏影横斜,给黄河母亲别上了美丽的胸花。”这是《我触摸到了黄河的体温》一文中的描写。

同为写作者,我深知花和月亮、春天一样不容易写。古往今来,写得实在太多了,很难再写出新意,而张佐香的这段文字却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胸花”的比喻,令我叫绝。就像当年读刘亮程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时,读到“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 把一滩草惹笑了”有着同样的惊喜。这些文字精妙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灵动,传达出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张佐香的文字有这样一种魔力,可以将读者瞬间带进那个充满花香的世界,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与包容。

我的祖籍是菏泽,在读张佐香的《曾是菏泽花下客》时,我竟有了一种回归故里的亲切。

“菏泽古称曹州,已有千年栽培牡丹的传统,明、清两代尤盛。位于菏泽市的曹州牡丹园,始建于明代……是目前世界上牡丹、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植物园林。

曹州牡丹园里的一条条甬道上挤满了赏花的游客。人们拿着手机不断变换角度,拍个不停。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牡丹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色彩斑斓的巨大的锦缎铺向天边。一阵风拂过,满园的牡丹闪动着鲜亮的波纹,一波追赶着一波,像彩色的水波传向远方,荡起一圈圈涟漪。”我生在淄博,长在淄博,故乡对于我,更像一个符号了。而正是张佐香这些有着强烈代入感的文字,让我恍如漫步在老家的乡野田间。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气息,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厚重,都在唤醒我隔世般的乡愁。

在《凝望开花的树》中,张佐香这样写道:“开花的树是为心灵显现的事物。凝望开花的树,我与花朵相对微笑,不约而同而心有灵犀。”这样富有灵气的文字在张佐香的书中随处可见。这些对自然的深情描绘,给读者带来的往往是心灵的慰藉,也能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作家张炜说过:“我觉得作家天生就是一些与大自然保持紧密联系的人,从小到大,一直如此。他们比起其他人来,自由而质朴,敏感得很。这一切我想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和培植而来。”张佐香的作品正是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结晶,她的文字既体现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山水与功名,历来与中国知识分子结下不解之缘,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痛苦的人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上带有大自然的胎记——自由、平等、博爱。而颇有棱角的诗人不可能为了成就功名而动摇山水在灵魂深处引发的共鸣。他们宁愿舍弃功名,也要保持生命自然无拘的状态和人格精神的独立。”在《在山水与功名之间》中,张佐香以孟浩然回归田园,放情山水的诗意情怀,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山水与功名之间的抉择,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记得贾平凹曾说:“读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情怀和智慧,而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张佐香总能把一些普通而平凡的场景和事物,在娓娓的叙述中,赋予不平凡的意义,并绽放着女性文字独有的魅力。

《田埂上的精神》一书中的一段文字特别打动我。“温馨多半是平民百姓的体会和享受。温馨是一种舒适,是一种远离大与奢的生活情境。富贵不是温馨。温馨往往属于一种小的生活情境。平民百姓为了贴补生活,靠诚实的劳动来挣钱,勤勤快快、节节敛敛、和和睦睦地生活。平民百姓将每一个日子,从容不迫地细细地品咂着过,每一天都是温馨的。”

老百姓的日子,是最踏实的日子。用劳动求个安稳,用辛勤换来充盈。温馨与美好,感恩与向往,真实与追求,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张佐香的散文是生活的,而她的生活也是散文的;她把现实融进了文字,也把文字带入了现实。

作家徐则臣评得很中肯,“张佐香擅长用诗性的语言捕捉生活的瞬间。她奋力打捞岁月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让那些习焉不察的细节重新鲜活而有力,平凡琐碎的日常由此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意义,生活的质感和韵律娓娓而出。”

有时我常想,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也许,用心去做了,用心去写了,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了,这就足够了。

自然的情,生活的暖,对生命的热爱和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张佐香用她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滋养,一处精神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