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全省工会女职工工作调研成果

聚焦组织建设难点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字数:3502

常州市总工会女职工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进一步推进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常州市总工会开展了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调研,采取了网上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全市各级女职工组织、女职工干部、女职工代表等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是辖区内工会女职工组织较为健全。全市有7个辖市(区)总工会,加上一个由市总工会代管的企工部,企工部由各产业(局)公司工会、直属单位工会等组成。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群体,全市各级工会相继成立新就业形态工联会。全市各级同步做到了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三委会”同时酝酿、同时选举、同时成立,明确工会工作人员,组织机构较健全。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全市企业中占比60.16%,其中女职工组织建设覆盖率达49.93%。

二是工会女职工组织人员配备基本到位。构建“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抓企业工会建设,抓基层工会建设,市总工会强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对基层的保障供给,全市分两批共招录78名人员,为全市各级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会干事,此举同时也有效保障工会女职工事业的发展。

三是工会女职工组织作用发挥良好。近年来,常州市总工会女职委切实发挥好女职工能顶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带领全市女职工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投身“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两湖”创新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新实践贡献了巾帼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党的宣传员。组织广大女职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共开展168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培训活动,参与活动的女职工及女职工干部5987人。组织女职工主题阅读月活动,秋白书苑(光大环境)获评全国“玫瑰书香?最美女职工阅读点”,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康乃馨服务站获评江苏省总工会“玫瑰书香·最美女职工阅读点”。

二是发挥巾帼标杆作用,做好引领组织员。选树女职工“双争”典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的她”——巾帼劳模工匠系列宣传活动,集中讲好女职工奋进故事,组织56场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受益女职工3764人。4个集体和个人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制作她们的巾帼风采视频,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浏览量达20万次。去年评选100个市级五一巾帼标兵和标兵岗,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广泛宣传优秀女职工先进事迹。

三是实施赋能成长行动,做好关爱服务员。全面实施女职工康乃馨服务计划。全市建设女职工康乃馨服务站250家,为女职工提供孕期休息、产后备奶、健康教育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在围绕女职工权益维护、亲子育儿、身体健康、心理关爱等方面,提供50种课程服务,累计开展175场女职工康乃馨服务行动公益课堂,受益女职工2万多人。开展托管托育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暑期同行·工惠有你”暑托班,命名20家常州工会爱心托管班,给予扶持资金34万元,为上万名职工解决暑期子女无人照看难题。打造工会红娘工作品牌,“相约工会·牵手幸福”已开展6年有余,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12345”工会红娘工作法,共举办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567场,服务企业超千家,参与活动单身职工上万人次。

四是开展专项集体协商,做好权益保障员。182家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围绕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落实和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专项集体协商,并取得协商结果。其中,写入集体合同(含协议或附件、专章)的111家,直接形成制度或办法的70家,通过会议纪要等直接落实为女职工办实事17件。各级工会通过知识讲座、有奖答题、以案说法、系列解读等多种形式,开展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64场,印发宣传资料上万份,参训女职工干部和女职工5794人次。

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创新员。全市创建24家由女劳模先进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女职工赋能成长师资团队,为女职工提升能力素质创造良好环境。组织近千名女职工参加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参与发明专利、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等评定活动。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涌现出多名女技术状元、技术能手。

 

三、问题和难点

 

首先,思想认识不足,工会女职工组织组建难。部分非公企业负责人对工会思想认识不充分、不到位,认为工会就是给职工发放节日福利、搞搞团建活动等等,对企业效益贡献不强。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认为由企业行政人员组织职工活动即可,导致建会工作停滞,工会女职工组织组建难。

其次,人员力量薄弱,工会女职工干部配备难。根据调查结果和实地走访调研,基层工会女干部普遍存在配备不足的情况。并且大部分工会女职工干部为兼职,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较差,在工会女职工事业投入上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会女职工组织服务弱。一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非公企业女职工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在解决职工矛盾和问题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尤其是90后、00后走上职场,个性比较突出,这对工会女职工干部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烈。由于大部分非公企业工会女职工干部是由企业行政人员兼职,未有专职人员负责,对她们而言,服务企业职工本是多余的工作负担,这种情形下,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不错。此外,也有部分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女职工干部没有激情,责任感不强,不会主动去关心关爱身边的女同事。三是工作抓手不够有效。上级工会对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工会的评先评优缺乏相应的工作支持,缺乏吸引力,导致部分企业工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女职工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难度。四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来说,女职工干部只是名义上的,没有实质的奖励激励机制,导致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大大降低。五是工会职工服务项目不够精准。工会的“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时代职工需求,是需要工会女职工组织思考的。目前,一些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新的女职工相关法律政策了解不深,比如:江苏省现行的女职工产假158天,而很多还以为是128天。同时,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有女职工专项经费支持的仅占比37.7%,缺乏对女职工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在服务项目的精准度上相应降低。

 

四、对策和建议

 

强化思想引领,放大工会优势。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工会要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以理论促进实践。利用党建的影响和力量,开辟工会道路,放大工会组织优势,讲好女职工故事,宣传好巾帼劳模工匠事迹,以学促干,纠正部分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认识偏差,积极引导他们自愿组建工会,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

增强工会服务,扩大工会影响。工会拿什么来吸引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建工会、组建女职工工会组织?如果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有力的措施,没有相关的配套等这些实打实的干货,对他们来说反而是负担和压力。因此,建议不断增强工会的服务能力,为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女职工办实事。一是送培训。组织各类女职工素质提升活动,开展优秀女职工赋能成长训练营,帮助提升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女职工的综合素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有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送技能。加大对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女职工的技能提升力度,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作用,开展女职工技能培训课程等,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产业升级。三是送保障。启动女职工专项集体行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提升女职工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女职工自我维权意识。四是送服务。全面实施女职工康乃馨服务行动,开展暑期职工子女托管托育服务,组织单身职工相亲交友联谊活动等,让女职工切身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关心关怀,促进女职工成长成才,激发女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企业和社会实现双赢。

加强激励考核,拓宽工会渠道。一是加强对已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考核激励,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各类女职工组织典型标杆评选活动中要适当考虑,占有一定比例;二是加强对工会干部的考核激励,鼓励非公企业工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对工会女职工干部给予一定的绩效考核,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激发她们工作热情。探索建立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女职工干部认证制度,对在工会女职工干部岗位上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进行荣誉认证、表扬奖励,提升她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拓展工会沟通渠道,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政策上适当向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倾斜,帮助企业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升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