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读书笔记
本文字数:2932
黄晓平
不动脑子的读书是很轻松的,但当你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痛苦。因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不过话说回来,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的,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遇见一个又一个自己。
1.苏迅:《高手》
苏迅先生是一位古玉收藏和鉴赏的高手。他的性格就和他笔下描写的美玉一样,谦谦君子、收敛含蓄。他有一个公众号“苏迅原创”,主打《苏海夜谭录》系列文章。通过“海默说、苏子曰”,以两人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神秘面纱。并通过对古玉收藏市场的奇闻异事、尔虞我诈、诡谲之道的讲述将当今社会的一些浮躁、丑陋现象进行了抨击。语言诙谐、幽默、辛辣。看上去是在赏玉,实则是在讲做人的道理。《高手》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特定的时代大潮中沉浮、兴衰的心灵历程,勾勒出世道人心和时代的缩影。
2.梭罗:《瓦尔登湖》
前不久,一位负责推广“全民阅读”的朋友跟我提起,他们准备把《瓦尔登湖》这本书列入“全民阅读日”备选书目。“值得一读,”朋友对我说,“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够让人静下心来。”这句“让人静下心来”打动了我。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能够静下心来是多么的重要和可贵。 19世纪中叶,在美国一个叫作康科德的地方,一位叫作梭罗的30岁的年轻人,远离了城市的繁华,来到了瓦尔登湖边,自己动手盖了一座小木屋,开始了他那淡泊寡欲、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于是,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气候宜人的春天,坐在一叶小木船上,吹着风笛,看成群的鲈鱼在船的四周嬉戏游玩;在寒冷的冬日清晨,看一群猎犬在森林里穿行,发出凄凉追猎的嗥叫;当然,瓦尔登湖最美的景色还是在夏季来临的时候,阳光从高处直射下来,吹走了残存的雾霾,湖边大片的积雪开始融化,千百条小溪和曲涧的叮当声汇成了动听的乐曲。读着读着,你甚至于会产生出一种错觉,跟随着梭罗的指引,你仿佛也已置身于那些阳光和空气之中。
3.李娟:《我的阿勒泰》
不得不说,在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之前,我还从未读过李娟的散文。看完电视剧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到一本散文书籍还可以被拍成电视剧。按理说,小说改编成电视剧顺理成章,而散文类作品很不适合被拍成电视剧,因为它缺少完整的故事和剧情。但是,《我的阿勒泰》做到了,而且看完八集之后你会觉得很不过瘾,巴不能再多看几集。李娟的文字非常平和朴实。她的文章里很少用到形容词,大多都是写实般的叙述:“天气暖和了起来”“月光淡淡地洒在草原上”,这样的句子通篇可寻。然而,透过这些平和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柔软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值得一提的是,李娟写《我的阿勒泰》是在她高中毕业之后,在新疆帮助妈妈开小卖部期间主要完成的。在帮妈妈打理生意的同时,一有灵感就随时记录下来,大多数都是记录在拆卸下来的卷烟纸壳上的零散文字。正是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卷烟壳,才是人间最值得的陪伴和守候。才有了今天的《我的阿勒泰》。
4.王安忆:《乡关处处》
王安忆出生于南京。她的文学创作之路也与南京渊源颇深。1976年,她的散文处女作《向前进》发表在《江苏文艺》上。长篇代表作、后来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也是首发在南京《钟山》上的。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乡关处处》中,精选了她的《雨,沙沙沙》等五部小说。这五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说的主角全部都是女性。在她的笔下,王安忆以她独特的视野不断地创造着一个个女性的命运。从最初关注女性个体心灵空间到客观书写人文背景中的女性世界。各色各样、独具特色的女性被王安忆统领于笔下,并通过她们的境遇来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细腻而又琐碎的时代。个中的风情和悲喜,值得你到书中慢慢品味。
5.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近日,收到朋友寄来的一箱葡萄酒和一本书。酒是来自智利著名的卡门酒庄的“卡门·莲”,书是一本七八年前曾经风靡全国、美国著名作家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分开看,酒和书并不稀罕,但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却有着一段美好的传奇。酒庄与《查令十字街84号》的结缘始于2016年。那一年,当酒庄的继承人得知2016年是作者海莲·汉芙诞辰100周年,这一想法便在他心中埋下种子。直至2020年,恰逢中国与智利建交50周年,这颗种子破土发芽,应运而生。酒庄顺势推出这款特别纪念限量版酒,取名“卡门·莲”,既表达了对海莲·汉芙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又见证了中国和智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莲”这个字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如果你喜欢葡萄酒,恰巧又非常喜欢英美文学,那么,不妨在一个深秋的午后,打开一支“卡门·莲”,一边看着那嫣红的液体在酒杯中晃动,一边沉浸在书中那充满生活情趣而又略带伤感的画面之中。
6.梁晓声:《独自走过悲喜》
梁晓声素以长篇小说著称。最著名的当然是《人世间》了。小说与电视剧交相辉映,双双获得各自领域中的最高奖。《独自走过悲喜》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35篇散文。他用独特的笔触描绘着他对孤独、悲喜、爱情与人生的感受:“人生路上,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有时候我们也会迷失方向,感到彷徨与无助。但正是这些磨难让我们学会了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娓娓道来,仿佛就和你面对面坐着。梁晓声是积极乐观的,全书处处透露出豁达、睿智、正能量的生活态度,用文字照亮了很多人迷茫中前行的道路。作为《人世间》之后的又一部重磅之作,该书不仅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文学和叙事风格,更在洞察世事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7.雪松:《生命线》
最近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似乎不太多见。雪松的《生命线》恰巧应时而生。作品以辽沈战役为背景,刻画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党领导人民军队冲破重重阻碍、迈向胜利的伟大征程。这虽然是一部描写战争场景的小说,但作者更想告诉我们的是,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除了武器装备,兵力多寡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正义和信仰。“信仰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这一力量就是来自信仰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正义、公平、美好的向往,从而激发起人们诸如勇敢、奉献、忠诚等最深切的情感,驱动着他们为实现信仰而不懈地奋斗。其实,何止是战争,在和平建设时期,信仰也是取胜的法宝。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唯有坚定信仰,高举正义的旗帜,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克服困难,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8.金宇澄:《繁花》
看《繁花》是先从看电视剧开始的。看完了觉得意犹未尽,先是跑到上海和平饭店门口照了一张相,接着就去当当网上买了一本。好家伙,厚厚的一大本,36.9万字。作者金宇澄,大名鼎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不过,难为情的是,这本书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看完,摆在床头,偶尔翻一翻,仅一张人物关系图,就把人弄得头稀昏。小说与电视剧不同,电视剧靠的是剧情、演技和画面感。小说就不同了,靠的是语言。《繁花》虽然故事性很强,但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小说的语言。能否通过独特的、识辨力强的、引人入胜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走进你的文字世界,是一部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金宇澄,恰恰是这方面的高手。开宗明义,你看他全书第一段写的,让你不看下去都不行: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着镜子梳齐,抹一层发胶。皮鞋锃亮,全身笔挺,骨子里却疏慢。最后,关灯……”
满满的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