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面对面协商 心贴“薪”沟通 实打实定酬
阜宁:“多元”协商撬动企职双赢“薪”杠杆
本文字数:954
本报讯(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周永祥)“当月最低气温在-5℃以下,每日工作时间超过5小时的员工,将提供每人每月200元的津贴;工作时间在3—5小时之间的,提供每人每月100元的津贴。”这是日前盐城淇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就冬季低温津贴与行政方开展的“微协商”。近年来,阜宁县总工会在集体协商工作中创新“多元”协商模式,通过劳资面对面协商、心贴“薪”沟通、实打实定酬,撬动企职双赢“薪”杠杆。
县总工会在指导协商中灵活掌握协商方法,协商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协商议题可“集群式”,也可“微协商”。譬如:“集群式”协商。以镇(园)区、街道的工会联合会为主体,以辖区内的各行业为集群单位,其范围涵盖各行业工会及小微企业,一般同一种行业原则上只集中开展一次集体协商,特点是既有行业协商的基本做法,也有与其不同的创新模式,集群协商能有效发挥有限人力资源,起到优势互补、高效快捷、稳“薪”止“跳”的作用。
此外,他们针对外企总部不在本地、集中协商难的实际,采取“分级式”协商模式。即由分公司与总部先行协商,原则确定分公司各工种工资、福利等标准及浮动幅度;分公司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由公司行政、工会、车间主任及班组(线)长二次协商确定本公司工资定额标准;对计时工资和部分计件工资进行“微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同时规定,各工种工资以协商确定的标准为基数,每年按一定比例的幅度递增。
实行“订单式”协商是县总探索出的又一创新举措。它主要针对各类机械制造和以加工为主企业的不同加工件工价的协商。其协商的路径是:企业在承接订单后,根据单体加工件的耗时和技术含量,经实际操作后由技术部门定出一个指导性工价。如果职工认为工价不合理,由工会出面与企业行政沟通,再次组织协商代表参与现场实操后进行协商。最终以一件定一批,同批次(型号)同工价。
据江苏恒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旭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油田设备制造、修理等业务的企业。当每批次订单到位后,凡属新签订的加工件都由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牵头,会同行政主管、工会主席、职工代表一起,通过技工现场操作确定一个基准工价,经职工、工会、行政技术部门等方面的人员共同商议一致后确定正式工价。“把加工件工资协商程序前移,让员工在操作加工前就清楚工价,既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又能克服公司定价的随意性,更节约了协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