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赵余:千米煤海的“技术大拿”

    本文字数:1401

通讯员 高志星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他真的很不错,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科学管理、降本增效、智能化矿山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中煤集团‘创青春’大赛个人组三等奖等十几项荣誉,为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了榜样。”姚桥煤矿采煤三队党支部书记杨轲眼里这个满身都是优点的小伙子,是采煤三队机电队长、千米煤海的“技术大拿 ”赵余。

努力学习求发展,技能精湛长本领。作为区队的技术骨干,赵余勤奋好学、善于钻研,经常虚心向专业师傅、矿大教授请教有关实际操作的方式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工作之中。“他曾负责公司的高压组合变频器设备试调试工作,该项目被公司授予了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矿设备管理科副科长慈鹏芬讲起了当时新设备调试时的一段往事。“刚开始的时候,变频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不熟悉新设备的情况,他就每天都在现场跟班,查找原因,分析故障,最终排除了设备运转遇到的问题,确保了调试成功。”

刻苦钻研求创新,业绩突出保生产。采煤工作面皮带机尾由于皮带跑偏、洒煤严重,积煤严重时易造成系统失常,这是该矿多年存在的安全隐患、生产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他牵头成立技术小组进行攻关,并设计出自移式机尾皮带调节架,有效解决了积煤清理、皮带跑偏等问题,该项目被中煤集团列为优秀‘双创’推广项目。”同在一个办公室,采煤三队技术员渠程湛打心底里佩服学长赵余,“他是我们技术员学习的榜样,他的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被矿、公司在采煤一线工作面推广使用,设计的‘采煤工作面双控制回路的设计应用’荣获中煤集团‘创青春’大赛个人组三等奖。”

爱岗敬业多面手,关键时刻挑大梁。作为一名党员,赵余干在实处走在前,在多年的磨炼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多面手。据采煤三队队长张玉槐回忆, “有次他带班时,发现工作面大角度仰采,顶板破碎突发冒顶,便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封顶,自己冲在最前方,由于处理及时得当,顶板很快得到了控制。”顺着张队长的话,该队主管技术员王帅补充道,“还有一次矿上急需制作煤矿设备三维模拟动画集锦,任务紧、工作量又大。他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连夜学习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边实践边摸索。最终,他设计制作的‘防突钻机架的三维模拟动画’被中煤集团授予了‘五小’科技成果二等奖。”

大学生采煤班领跑者,争做智能排头兵。2019年,采煤三队成立了大屯公司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赵余主动申请担任班长一职,想带领全队大学生在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前进。该矿筹建的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7263智能化工作面,是中煤集团首个复杂条件下的智能化工作面。针对该工作面,赵余开创性地提出使用双电源带双系统,同时数据传输系统与动力供电系统分帮铺设,系统解决了电液控的故障问题,确保了工作面数据正确传输,此后数据传输从未出现过卡断现象。

“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不仅要懂机电,还得懂采煤。为此,赵余自考了中国矿大的采矿工程专业。”据该队党支部书记杨轲介绍,“第一次接触智能化工作面,大家都不懂,都得对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再学习。他上班时把在现场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记下来,晚上再回来看资料分析研究。”那段时间里,赵余自学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找技术大拿请教。从工作面最初的设备选型、尺寸校正,到配套试验、攻关三角煤、远程控制支架,再到整机调试和工作面一键启动,他不放过任何疑点、难点,最终顺利完成了设备安装、配套期间的无缝对接,为智能化工作面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