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引领+示范 能级+维权 服务+关爱

淮安区总“三轮驱动”凝聚“工”力量

    本文字数:897

本报讯(通讯员 张雨婷 秦志贵 卢克余)2024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总工会深化工会改革创新,通过引领+示范、能级+维权、服务+关爱“三轮驱动”,持续提升工会工作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水平,凝聚“工”力量。

该区总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讲好职工故事,通过车间班组“10分钟”,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线上指尖。同时,以创建品牌书屋为抓手,引导职工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全力打造职工的“心灵驿站”。其中,该区淮城街道恩来社区职工书屋获评国家级职工书屋。此外,通过典型引路,持续推进标准、标杆、标兵创建活动,培育选树一线产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5名职工获市十大“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荣誉和4名获市“五小”创新项目,12名职工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该区强化“能级工资”覆盖,目前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总数超100家,惠及职工人数超1.5万。在创新护“新”方面,通过签订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为区域内快递企业和分支机构的3550名劳动者筑起职业安全“防护网”。其中,《淮安区邮政快递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专项集体合同》等入选全国、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同时,创新“工会+网格”模式,积极打造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示范培育点,整合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司法、总工会、工商联、法院等多方资源,率先建立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将网格员吸纳为劳动法律监督员和劳动争议调解员,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全力推进劳动纠纷源头化解,全年受理181起劳资纠纷。其中,《部门联动护航行动 共筑农民工权益保护网》入选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典型案例。

该区总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开展技能培训8场,解决企业难题共52个。创建由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的开发区产业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家;开展“巾帼创新联盟助企行”活动,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企业,激发女职工创新创造动力。慰问重点企业一线职工、扩大一线职工疗休养覆盖面。开展各类劳动风险隐患排查,联合区人社局等部门举办“春招、秋招、节招、学生季招和集镇招”等专场招聘会,共计10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