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心脏骤停被救回后,他成了急救宣传大使

    本文字数:1660

中大医院为严先生颁发“急诊科普知识宣传推广大使”聘书。 朱嘉琪 摄

“多亏了大家及时高效的抢救,帮我抢回一命,感谢及时为我做心肺复苏的路人,感谢所有医护,感谢中大医院!”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命·健康·责任”主题分享会上,45岁的严先生讲述了自己前不久死里逃生的经历。如今,重生的他已经成为急救宣传员,被中大医院授予“急诊科普知识宣传推广大使”,所在单位被授予“急救技能社会化推广合作单位”。严先生还表达了一个心愿:希望能够找到当初在第一时间为他实施心肺复苏的救命恩人,以表达他无尽的感激之情。

晨跑时突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46分钟抢回一命

2024年11月23日清晨,酷爱跑步的严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玄武湖公园。当天气温有点低,空腹的他也没做热身运动,跑完3公里左右时,他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好在有路人看到,一位路人马上为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位路人立即拨打120寻求急救。

120急救人员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发现他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双眼上翻、意识丧失,随即出现抽搐停止,大动脉博动消失……“不好!呼吸心脏骤停!”急救人员立即继续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紧急转运到中大医院。

7点13分,严先生被送到中大医院急诊抢救室,此时情况并不乐观,他仍无自主呼吸,心跳、血压、指脉氧都测不出来。急诊医学科马绍磊主任指导医护人员持续为他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呼吸机控制通气等系列治疗。6分钟后,终于看到了希望,颈动脉搏动恢复!然而,他的病情仍然很不稳定,之后,反复发作室颤心率,除颤6次,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升压、强心、纠酸、维持电解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肺复苏46分钟后,严先生恢复窦性心率,并慢慢出现眨眼动作,右手开始活动,终于有自主意识了。

重症医学科治疗10天后康复出院

在紧张抢救过程中,急诊医生紧急联系了重症医学科会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剑锋接报后,正赶往学术会场讲课的他立即紧急赶往医院参与抢救,根据患者救治情况,评估是否上ECMO,指导患者救治。看着患者心脏慢慢恢复跳动,医护们终于如释重负。

严先生病情稍稍稳定后,被迅速转入国内一流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时间的心脏骤停,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势必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因此为其进行低温治疗,让大脑充分得到休息。”谢剑锋介绍,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性癫痫、神经源性休克、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制定精细科学治疗方案。治疗5天后,严先生恢复清醒,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住院10天后康复出院。

患者锦旗送医护,医院证书送患者

2024年12月25日,在“生命·健康·责任”主题分享会上,严先生所在单位为中大医院送上一幅写着“仁心仁术诚可敬,生命安全守护神”的锦旗。

严先生精神抖擞,红光满面,根本看不出是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看到你现在恢复得这么好,我们也很欣慰。你这次的成功救治,离不开任何一个环节。不仅仅是我们多学科团队科学治疗的结果,好心路人第一时间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也特别关键。”急诊医学科马绍磊主任说。

中大医院也为严先生及其所在公司送上了生命健康“大礼包”:聘请严先生为“急诊科普知识宣传推广大使”,希望他与医院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严先生所在的公司被授予“急救技能普及社会化推广合作单位”。未来,中大医院与该单位共同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教与急救技能培训推广,传播时代健康强音,守护员工生命健康。

每年30万人院外心脏骤停,急救技能很重要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30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南京平均每天大约有10人会出现院外心脏骤停。而国内的院外成功救治率仅有1.2%,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非常重要。

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执行院长黄英姿教授表示,这个病人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非常了不起。第一时间路人的现场急救、120快速转运、医院多学科接续抢救,从院外到院内全链条全流程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每一环的作用都至关重要。这一案例也再一次提醒大家普及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中大医院将继续发挥医教研优势,采用多种多维教学示范模式,向社会各界传播急救技能与健康知识,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水平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 徐嵋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