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大学毕业40周年回望
本文字数:905
马永青
近日参加了大学毕业40周年的同学聚会,心情激动,不能平静,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的学生生活,眼前不断浮现出一幅幅当年的画面。那时刻苦学习气氛浓是主基调。大家怀揣着科技报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梦想,四年卧薪尝胆、努力钻研,所学专业知识都在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考取了研究生。班上各种活跃分子多,有运动达人,足球场、篮球场屡见身影;有社交达人,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大家的思想也十分活跃,在课间、睡前经常讨论国家大事。班上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温暖环境,生成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校园里荡漾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激昂旋律,大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中国女排精神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成为同学们学好专业、建设祖国的行动口号。大家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之余,不忘拓展知识面。当时争相阅读的三本杂志是《世界之窗》《读者文摘》《青年一代》,音乐爱好者则在班上刮起了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风。作为恢复高考后第四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在校四年,学到了专业知识,锤炼了意志品质,有了建设国家、立身于世的真本领,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回顾毕业后38年的职业生涯,我一直秉承了“不服输、要争气”的信念。为什么“不服输、要争气”?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是南京工学院机制本科班,就要名副其实,要为机制班争口气;二是在机关工作的理工科生很少,所以要为理工科生争口气。38年来,我不断奋斗、孜孜以求,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好。一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泰州老乡在读了我回忆入职初期经历的文章后告诉我,英文adaptability-适应性,是HR评估一个人潜力的重要指标,言下之意是我的这种适应性是强的。他说的不无道理,适应性强极大地提高了我切换频道、找准赛道的效率、效能和质量。我先后辗转了市委、省委、工会三个大院,历经四个单位以及一年的农村工作,我为自己的奋斗感到欣慰,没有辜负老师的培养、同学的信任。
现在我们过了花甲之年,已经从学生时代拼学习成绩、在职时拼工作业绩转变为颐养天年的时光了。我想,“老骥仍将万里行,黄昏赋得新词灿”可以成为安排未来生活的理念,因为我们都有一颗不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