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位退休职工的8年凉山情26年助学路
本文字数:1706
施徐生到昭觉县日哈乡中心小学支教
施徐生和他资助的孩子
王庆辉 秦蕾 刘魏 王槐艾
“谢谢施老师!”前不久,江苏油田退休职工施徐生收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温商爱心学校一个班75个孩子发来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拿着施徐生等扬州爱心人士寄去的衣服、手套和毛绒玩偶,个个非常开心,连声向施徐生道谢。
施徐生与大凉山孩子结缘,始于2016年。那时,他遇到了扬州去凉山支教的原油田二中刘萍老师,了解到“山那边”的学校教学物资缺乏的情况,便第一时间加入到爱心捐助的队伍。2018年,施徐生即将退二线时,得知大凉山教师严重缺乏,曾经当过老师的他萌生了去支教的想法。“我清楚那边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渴望学习知识,渴望能以此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施徐生说。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施徐生专门到扬州各学校去听课,请教时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2020年3月,施徐生带着自费购买的投影仪、电动幕布、打印机等物资,踏上了支教的征程。他被分配到昭觉县日哈乡中心小学,负责三年级(2)班的语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在山区,离县城有70多公里,海拔2400~3600米。他与数学老师包一个班,每天七节正课,还要负责学生的三餐及生活管理。58岁的施徐生克服山区条件艰苦、高原气候反应、教学任务重等种种困难,拿起了曾经熟悉的教鞭。一个学期的相处,他和大山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班上的吉朵史拉,他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吉朵史拉是学校合唱团成员,这个合唱团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合唱节获得一等奖。
结束支教后,施徐生带着对山里孩子们的牵挂,先后回去走访2次,从扬州跨越2000多公里到大凉山,再历经4个县,到学校或者家里看望自己曾教过的孩子,回访志愿者结对帮扶的孩子们。但因为吉朵史拉在参加央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的排练,施徐生始终没能见到他。带着心中的遗憾,施徐生给吉朵史拉留下了印有“有志者事竟成”的毕业纪念水杯。
去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吉朵史拉出现在镜头中央,参与领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没想到在电视屏幕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再次见到自己的学生,施徐生作为曾经的老师,他真为孩子们的成绩感到骄傲。
回顾施徐生的助学路还得从26年前说起。90年代“希望工程”启动后,施徐生就参加了助学活动。他从《报刊文摘》得知,重庆万州的二年级学生静静,因父亲受伤生病,仅靠奶奶卖鸡蛋的钱上学。施徐生通过学校进行联系,开始资助静静上学。后来,静静高考没有取得理想成绩,便悄悄去深圳打工。施徐生得知后动员她回校复读,并帮她交了复读费。最终,静静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工作第一年,静静专程来到扬州感谢恩人施徐生。静静说:“是施叔叔的爱心,改变了我人生的走向,给我的人生带来了阳光和温暖。”
在大凉山支教的过程中,施徐生发现,有了社会的助力,更多的孩子就可以走出大山。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他便组织爱扬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成立了志愿帮扶团,先后帮扶凉山学生达40名,目前还在帮扶的有23名。今年,团队帮扶的一个来自大凉山贫困单亲家庭的学生,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志愿者及团队帮扶了他9年,孩子心怀感恩,趁暑假专程来到扬州,感谢结对帮扶他的志愿者家庭和扬州爱扬志愿者协会的叔叔阿姨们。
从大凉山支教归来后,施徐生和大凉山四县六个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不仅坚持助学,还坚持给大凉山以及中国石化对口帮扶县——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等地区的孩子们捐助图书、文具、衣物等物资,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最多的一次组织捐赠棉衣1000多件。
2021年,在扬州一民营企业的资助下,施徐生组织购买并捐赠大凉山昭觉日哈中心校和支尔莫乡两所学校教育管理及教学业务提升类图书430本,价值1.2万多元。2022年,施徐生组织几个扬州志愿者团体向东乡族孩子分两批共捐赠220件羽绒服。时任中国石化挂职东乡族自治县副县长毛凯非常感动地说:“感谢江苏油田志愿者从远方送来了温暖,让东乡孩子的冬天更加温馨。”
很多人得知施徐生的善举后,纷纷加入爱心帮扶的队伍。目前,他的“援爱朋友圈”已经扩展到了苏州、无锡、南京、北京、天津、安徽等地,不少企业及个人,在施徐生的组织下,向凉山和东乡捐赠书籍衣物,仅今年就有10批20多箱物资送到了大山那边彝族和东乡族孩子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