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淮安区“工会+网格”跑出维权“加速度”

    本文字数:774

本报讯(通讯员 周洋 秦志贵 卢克余)“太感谢了!工程项目部拖欠我们的13.25万元工资已打到职工账户。”近日,淮安经济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网格员杨海林接到某公司职工小韦打来的感谢电话。这起劳动争议的成功调解是该区总工会“工会+网格”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一件。

原来,杨海林在日常走访期间,职工小韦反映所在公司二期工程拖欠他们19名工人5个月的工资。杨海林立即走访该公司了解情况,一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一边要求项目部尽快落实欠薪。然而,施工方却借口工程方款项未到账自己无力支付。经过杨海林多番沟通协商,工程项目部最终将所拖欠工资全部支付。

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总工会积极探索适应本区的劳动人事争议化解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区法院、区仲裁院、区人社局、区工商联等部门联合,探索实施“工会+网格”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防控工程,将工会干部和网格员融入“网格”身兼调解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基层网格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中的职能作用,激活“网格排查、法律援助、矛盾化解、源头预防、信息汇聚”五大功能,实现了劳动争议化解“源头化”。

此外,自“工会+网格”模式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劳动争议“就地就格”化解,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争议的“激化率”。今年初,辖区网格调解员盛冬梅等人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辖区内某药企因内部管理层沟通协调出现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已辞退12名工人的遣散费及工资,导致工人堵门讨薪。网格调解员多次上门普法、协调、化解,终于将问题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据介绍,实施“工会+网格”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主要是发挥网格调解员接触面广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普法活动,不仅广大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维权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也跑出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加速度”。其中,淮安经济开发区就办结了各类劳资纠纷案件168起,涉及人数约440人,金额700余万元,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