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有调查称,近七成职场人未休完今年年假——

休个年假,咋这么难

    本文字数:1741

距离2024年结束仅剩十来天,职场小伙伴们,你们今年的年假都休完了吗?据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近期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职场人尚未休完今年的年假。具体来看,26%的受访者仅休了一半,15%的受访者更是全年未休,仅有33%的职场人表示已全部休完今年的年假。

工作繁忙成未休假首要原因

此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职场人将“工作繁忙及人手紧张”列为未能充分休假的主要原因。

“我刚提交的年假申请被单位拒绝了,领导说年底业务太忙,没法批。”在南京河西某民营银行工作的赵欣无奈地表示。

想休个年假,为何如此困难?“我们单位实行的是定岗定责,一旦请假,就可能影响整个工作的运转。而且,请同事帮忙也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赵欣解释道。

人社部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天数理论上约为10天,但实际上人均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的平均休假天数更是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员工从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不少职场人“羞于”请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然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许多职场人士对休假心存顾虑,休假无形中成了评判其职业态度的一把尺子,稍有差池就可能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调查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有“请假羞耻感”,其中14%的人坦言一旦请假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和愧疚,而30%的人则认为能否请假完全取决于上级的态度以及职场的整体氛围。

“出于对企业效益、用工紧张及人力成本的考虑,很多用人单位选择以补偿金替代休假,而部分劳动者为了获取更多收入,也选择放弃休假。”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指出,“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提供的补偿金并未能达到法律规定的300%标准。”

渴望灵活多样的休假安排

从明年起,法定节假日将增加2天,具体为春节和劳动节各增加1天。这一变化引发了职场人士对休假安排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许多职场小伙伴已经开始规划如何利用这些新增的假期。有的人打算将年假拆分成多次短假,以便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进行短暂的放松和休整;而有的人则更倾向于集中休假,以便安排长途旅行或更多地陪伴家人。

调查显示,高达68%的受访者表达了对用人单位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假期使用方式的强烈期望,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休息需求。

杨保全表示,切实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确保劳动者享有充分的休息与休假时间,对于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以及提升工作热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部分企业或许认为,员工休年假会对工作进度乃至企业整体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但事实上,给予劳动者适当的休息时间,使其调整到最佳状态,反而有助其增加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记者 罗刚

【年休假小贴士】

1.休年假有哪些条件?

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符合条件的职工按照累计工作年限依法享受5天(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10天(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15天(工作满20年的)不等的带薪年休假。

2.换工作后能否在新单位享受当年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国务院法制办对〈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进一步对休假条件进行明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没有限定必须是同一单位,因此,既包括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

3.年休假可以跨年休吗?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