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零工市场”架起就业桥梁

    本文字数:897

近年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已突破两亿大关。他们之中,有人投身于家政保洁、建筑维修、外卖骑手等传统服务业;不少年轻人则紧跟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或成为平台主播,或涉足创意设计,尽情书写“不设限”的人生新篇章;更有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出于兴趣爱好或生活所需,也乐意重返职场继续发光发热。在此背景下,以服务业为主的零工市场快速发展,为吸纳更多就业劳动力架起了一座全新的桥梁。

“零工市场”作为一种劳务交易场所,主要服务于短期或灵活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匹配。过去,在不少地方,零工市场往往是由大量务工者自发聚集在马路边、天桥下形成的,招工者一出现,务工者们便蜂拥而上寻找工作机会。这种招工、找工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也带来了交通压力、环境脏乱等问题。为此,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对零工市场的建设与保障,以更好地保障零工群体的就业权益,解决马路市场散乱、服务能力低等问题。2023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解决了“有没有”零工市场的问题后,各地又开始将建设重点转向提升零工市场的“好不好”。在此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例如,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建设数字化人力资源库,对岗位要求和人员胜任力进行测评分析和智能匹配,显著提高了招聘就业的效率和精准性;福建省积极打造“淘宝式”线上零工平台,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日常运营,为用工双方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免费零工服务;广东省湛江市则专门打造了为“银发族”提供再就业服务的零工市场,通过深入摸排辖区内有专业特长、有就业意愿的退休人员情况,实现精准匹配岗位。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也为进一步建好用好零工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零工经济”已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工市场的日益规范、成熟,不仅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地应继续鼓励更多企业入驻零工市场,搭建公开透明的供需对接平台,并在按时取酬、安全保护、职业培训等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做好服务,让更多灵活就业者获得实在可靠的帮助和支持。

林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