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视书如水
本文字数:1693
白俊华
“视书如水”,语出《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国藩字谕子纪泽文):“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意思是说: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作水,而把这种视书如水的心情看作如鲜花、如稻秧、如鱼儿、如洗足,这样对涵泳二字也许才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大自然最慷慨最无私的馈赠,无色无形,无处不在,它是生命延续的根本,更是大地母亲的乳汁。曾国藩以其如渊似海的智慧,以水为喻,勾勒出读书的至高妙境。恰似朱熹所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是自然的清洁剂,宛如一位悲悯万物的仙子,挥动着净化之帚。她以柔克刚,无论是被尘世污浊侵蚀的河流,还是被烟火尘埃蒙蔽的大地,都在她的轻抚下,褪去污垢,重焕纯净之光。阅读之妙,亦在于此。好书恰似这神奇的净化之力,当我们沉浸其中,心灵的尘埃便被文字的涓涓细流涤荡殆尽。诚如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世俗的烦恼、浮躁的杂念,皆在与书的交融之中如轻烟渐渐消散,宛如污渍在清泉的洗礼下无影无踪,让我们的内心如明镜般澄澈如初。
水,是生命的运输者,犹似大地肌体中奔腾不息的血脉,在广袤的脉络中蜿蜒流淌,将生命的养分输送至每一个隐秘的角落。书之于知识的传播,亦有着同样的伟力。每一本书都是知识的神圣方舟,恰似水流承载着滋养生命的灵秀物质。从古老的典籍到现代的著作,知识沿着书籍铺就的河道,潺潺流淌进读者的心田,宛如春雨滋润大地,为我们的思想注入勃勃生机,让智慧的种子在心灵的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恰如杜甫所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经典的文学作品,宛如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用细腻如丝的情感和动人心弦的故事,编织成一幅心灵的锦绣画卷,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与滋养。如溪边的花朵在溪水的润泽下娇艳欲滴、摇曳生姿,我们的心灵也在这些文字的轻抚下变得柔软而敏感,仿若初春的嫩柳,饱含生命的活力。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如溪水中闪烁跳跃的光斑,在我们的心间闪烁,为我们平凡的生活注入如诗如画的浪漫与温情。“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籍,如同滋润心田的涓涓细流,在喧嚣尘世中为我们开辟出一片宁静的精神绿洲,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伟大的史书和思想巨著,则似奔腾不息的江河,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思想的浩瀚海洋。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我们的灵魂,书中的智慧汹涌澎湃,万马奔腾,浇灌思想的广袤田野。江河宛如一条历史的时空长廊,我们在阅读中,仿若穿越时空,跟随历史人物的足迹,或喜或悲,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感受时代风云的变幻莫测。这种体验,推动我们在人生的航道上扬帆远航,勇往直前。江河汇聚无数支流,恰似这些史书和巨著融合无数先人的智慧,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领悟人生的豪迈与坚韧,使我们的思想如被江河滋养的大地,广袤无垠,繁花似锦。
哲学著作、学术典籍,则像深邃无垠的海洋,蕴含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深邃思考,宛如宇宙深处的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每一个理论、每一种观点,都如海洋之中的神秘漩涡,吸引我们深入探索。海洋仿若一座无尽的迷宫,充满未知与神秘,我们越是深入其中,越能感受自身的渺小。同时,也因发现新的智慧宝藏而惊喜若狂。这些书籍如同海洋深处的奇妙生物和古老遗迹,等待我们去挖掘、去领悟,让我们的心灵如被海洋环绕的大陆,蕴含无尽的奥秘与智慧,深邃而丰富。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曾国藩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读书对人的塑造作用。书如水,能根据我们心灵的容器,给予不同程度的滋养。无论是浅尝辄止的轻松阅读,还是深入钻研的学术探索,我们都像在水中嬉戏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汲取书中的智慧。书如一曲永恒的乐章,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并留下深深的痕迹。它塑造我们的思想、气质和灵魂,让我们在如水的书世界里,不断丰富自我,茁壮灵魂。在书的润泽下,我们的心灵绽放绚丽的智慧之花,我们的思想结出甜美的丰硕果实。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