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工间操”成为职工的“心头好”
本文字数:852
何勇海
近日,四川省疾控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50%。
对很多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来说,“工间操”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据报道,早在1954年,国务院就要求各单位必须正式规定,每天上下午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1981年,国务院又重申了相关要求,一段时期内,工间操曾在全国广泛流行,集体做工间操是不少年长者的美好回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工间操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新世纪以来,《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也提及了工间操制度,各地还曾陆续提出恢复工间操,但坚持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工间操仍有坚持跳下去的必要。如今,广大上班族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而跳工间操不需要特殊的场地、设备、服装或器械,锻炼强度也不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学、可以做。让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常态化做好工间操,有助于促进职工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普遍提高国民体质。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认识。不少单位的管理者觉得工间操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做操会耽误时间和工作。而且,相关政策措施亦多为倡导性质,并无强制性,能否推动落实工间操制度,还要靠管理者的重视和拍板。
推行工间操制度,还应创新形式、丰富内涵。目前做工间操,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沿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步骤和动作。据媒体调查,推广工间操最难的人群是年轻人。在不少年轻人看来,工间操形式单一,不符合其锻炼兴趣。对此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将工间操与健身操、毽球、跳绳、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结合起来。有关部门也可推陈出新,推出几套适应不同人群、场地的工间操,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
各类媒体也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泛深入宣传相关单位日常做操、集体展演等活动,影响、带动更多单位和职工加入其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与各类媒体平台合作,举办工间操评比和挑战等活动。如此,工间操才可能成为职工群众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