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码上联动解决职工“烦薪事”
本文字数:762
汤飞
据11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呼和浩特市大力开展“欠薪找我 码上办”行动,设计制作并大力宣传“欠薪找我”二维码,意在为遭遇欠薪的职工撑腰,讨回公道的同时讨回工资,使他们不再“烦薪忧酬”。
笔者认为讨薪二维码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好办”,即对求助者非常友好,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流程简便且有明确提示,一键直达,无需奔波、排队。二是“办好”,即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高效办结。一张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科技加持、功能强大的智慧云服务平台,是多个部门协同“助阵”、环环紧扣的“服务链”。
为了让讨薪二维码发挥更大的作用,服务更广泛的群体,有力支持的同时有力震慑,笔者谨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广而告之,让码儿“跑起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载体、方式提升二维码的知名度,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将它作为关爱服务职工的重要举措,利用召开职代会等时机,在职工书屋、文体场馆等阵地,招聘会、关爱慰问活动等场合大力推介,使最广范围的职工及时“知码”、主动“存码”、需要时“用码”,敢于对欠薪行为说“不”。
二是对码上程序再优化,让求助流程更简化。容易被欠薪、最需要援助的职工群体,往往对表达诉求的渠道、流程和要求并不十分清楚。讨薪二维码的出现,等于让他们明白:“维权请从此门入。”但要防止门内还有门——要填的信息、提供的资料太多,使人望而生畏。流程设置要精简,信息采集要少一些表示必填的星号,切莫人为设置障碍。
三是注重保护求助者的隐私。使用的人多了,数据库里的信息自然会变多,它们既不能被当作商品,更不能被别有居心的人作为打击报复的证据。
四是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丰富二维码的功能。让小小二维码承担更多责任,帮助相关部门“直面”职工,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理欠薪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让辛勤付出的职工真正少些“烦薪事”甚至“伤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