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水粉,遥寄的乡思
本文字数:729
王丽霞
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被一些枝叶掩映着的玻璃,打在水粉店的餐桌上,桌面上四个印着蓝色花纹的粗瓷大碗正冒着腾腾的热气。绿色的葱花浮在漂着少许油汁的汤水上。
“爷爷,这么好吃的叫什么呀?”坐在老人身旁的是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他好奇地睁大眼睛望着有些发呆的老人。“爷爷,您在想什么呢?”老人这才缓过神,摸着孩子的头说:“这叫水粉,是爷爷的老家的一种美食”。接着男孩又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老人说,别小看这小小的粉,其实它的制作要求特别高。首先选用优质的白晚米做原料,经过浸泡大米、石磨磨米,再用布袋过滤压浆,把粉揉成球团后放进锅里煮熟,接着用石臼打烂,搓成长团放入铁制粉筒去压榨,通过铁底板小孔压出粉丝,接下来在塘锅中煮沸捞起,再放入冷水缸内冷却,最后再捞起待用。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呢。食用前,把水粉捞起一团放在篾制的勺子里放开水里浸泡一下,再捞起浇上大骨汤或三鲜汤,也可以用辣椒、醋、酱油、盐、味精、芝麻油拌匀,再撒上葱花,舀上一勺榨菜、花生或腌菜,味道很好吃。
老人下意识地摸了摸有些凹陷的腮帮子,继续说,南丰的水粉也叫出筒粉。相传北宋期间,南丰县城有一个有名的李姓孝子,家境贫寒,其父早年去世,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并给他娶上了好媳妇。可年过七十的母亲变得体弱多病,吃不下干饭,只好喝点稀粥,他十分着急。有一天,他把选好的大米磨成粉,再过滤,然后又搓成团,煮成熟食,装在一个钻有小孔的竹筒中,用小木板挤压,制成了一种条形的食物,又配上一些调味料。他的母亲非常爱吃,不久后身体也渐渐康复了。后来水粉就传开了,成了南丰的一道美食。
老人若有所思,眼睛望向天空,好像在祈祷什么,眼眶里有雾气升起。在一旁的儿孙们明白了:老人在想念去世的母亲了。水粉,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