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大漠明珠月牙泉
本文字数:1248
杨 建
月牙泉还在我梦中沉睡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常常映现着这么一个情景:河西走廊旷远的夜空,悬挂着一弯洒着清辉的月亮,敦煌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一脉弯弯的泉水里,倒映着一轮明月,清泉如镜,圆光暗浮,那么的娴静,那么的安宁。
月牙泉走出我的梦境,脱去那层神秘面纱,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遐想已经有点格式化了,我也不得不这么说,在所有带泉字的名胜里,只有月牙泉,才会以这种人们想象不出的面目示人。
当我从敦煌岀发,车子行驶不久后,由银杏和胡杨交织出的绿色,就渐渐隐退,西北塞外风光一览无遗。到达月牙泉景区大门,目之所及,更是茫茫黄沙连天际,一座一座的沙丘,被弥漫的风沙轻拢慢捻成一垄垄极其舒缓的波纹,就像广阔无垠的绸缎铺展在天地间,雄浑而壮观。伫立沙海静听,似有阵阵鸣沙之音掠过耳际。这便是鸣沙山,因风吹沙响沙动成声而得名,它与月牙泉一起,共同构成“塞外风光一绝 ”的漠海奇景。
顺着一条狭窄的丘壑行走半小时,月牙泉就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眼前,它在鸣沙山的拱卫中,那么恬谧地依偎在沙丘脚底。形若弯月,碧绿如玉,波澜不兴,仪态温婉。朵朵白云倒映水面,云移而影游,高高沙丘嵌入水中,山体敦实而倒影静穆。漫步在泉边,阳光斜打过来投入泉中,让这一汪静卧荒漠的清泉,更加的透亮灵动,就忍不了掬一捧甘冽清泉在手;行走在沙泉相接之间,望着这漫漫大漠之中的一湾碧泉,就禁不住想去探索广袤沙海之中泉存千年的奥秘。
月牙泉南岸的沙山与泉水之间,有一组古朴肃雅的古建筑群,由娘娘殿、菩萨殿、玉皇楼、药王洞等组成,与大漠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其中的月泉阁气势恢弘,与鸣沙山垂直而立。拾级登塔,临窗几乎可触摸到金黄的细沙,能闻到大漠原始而自然的气息。登上塔顶凭栏俯瞰,月牙泉和鸣沙山就像高空俯拍的图片,全景呈现。茫茫大漠,一汪清泉,风卷飞沙不掩泉,山与泉共处,昼烤夜蒸泉不涸,沙与水共生。泉边有几株粗壮的胡杨树,金色的叶子铺展在金黄的沙漠之上,一行沿岸而生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它们就像月牙泉弯弯的睫毛和浓密的柳眉,在美化和保护着满目荒凉中静谧独处的月牙泉,美得让人窒息,让人心生爱怜。放眼远眺,鸣沙山和月牙泉又像广袤沙漠中的一对兄妹,哥哥粗犷刚劲护卫着妹妹,妹妹雅静柔弱依偎着哥哥,他们相守千年,亘古不变,尽聚自然造化之神奇,尽展沙泉共存之奇迹。
从月泉阁下来,夕阳已经将塔影拉得很长,也把连绵的沙丘镀得金灿灿一片。此时,一阵驼铃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大漠的寂静,落日将一幅驼队的剪影,投放在金色绸缎般的沙漠上,给鸣沙山和月牙泉带来别样的安宁,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思。浩瀚的沙漠,碧水黄沙两相映,月牙泉,就是一弯嵌入沙洲的新月,就是沙海遗世一明珠。“千年泉水清如镜,千年风沙不掩泉”,人世间有爱,大自然有情啊。
驼铃声声,古道西风。这里,大唐高僧玄奘西行求法,应该留下过身影;这里,成吉思汗的阵阵铁蹄声,理当不绝回响过;这里,丝绸古道上的驼队,肯定留下过深深浅浅的脚印……多少风尘往事随风去,只有鸣沙山千年不崩,只有玉牙泉千年不涸。